《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四篇

时间:2021-08-31

  篇一:《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虽然课前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也精心备课,自觉很充沛,但授课后心中难以平静,有着许多的感触。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我认为自己这节课的优点主要有:

  1. 将教材原有的两目进行了大胆整合,分为俄国人民之苦、俄国人民之怒、俄国人民之争、苏俄人民之喜四个部分,层层深入,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更加连贯、更加简洁易懂。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效果很好。

  2、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法,例如由临时政府宣言引出他们的主张;列宁清扫地球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等的设计。力争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先让学生分析总结,最后老师点拨。像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先引导学生讨论,再点睛.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成功的体现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大大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注意到抓关键词等解决问题方法的指点.

  不足:

  在小组合作探究“十月革命的原因”后对其评价不及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调动不够灵活。

  困惑:

  (1)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更好体现,而不说教。

  (2)怎样联系中国史及世界近现代史,进一步形成具体的社会主义发展线索:空想——科学——实践(失败——成功;一国——多国)。

  (3)上课时如何把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教材较难理解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本课的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

  1、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必要时进行复习和预习的指导。

  2、辅助资料的准备要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要精益求精,准备必须充分,才会灵活自如地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关注潜能生。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及学习参与热情,多提供让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小组讨论时可让他们做记录员的角色。

  4、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必须的。

  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篇二:《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通过多年的历史的学习与教学,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者可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篇三:《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本课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主题,分别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方针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在授课过程较成功之处:

  1.通过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从当代的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联想到九十多年前的十月革命,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对本课的知识结构的把握较为清晰。将本课的知识内容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网页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十月革命的材料,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十月革命。

  在授课过程中几点可以改进之处:

  1.时间上把握不好。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整节课只上了38分钟,有些问题后来才发现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比如"苏维埃"这个名词,比如"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现象"。关于这些问题只是稍微提到,并没有更深层次地为学生叙述,以致于时间过于"充足"。

  2.在发挥网络优势方面还做得不够。为学生提供在线讨论而设置的问题只有一个,没能激起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评论学生留言时也过于仓促,在学生尚未留言结束时,已将问题的答案公布,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较大的打击。

  3.在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得不够。虽然为学生提供的在线讨论问题设置得不多,但其他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却比较多。由于害怕学生回答不上来而引起尴尬,所以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往往刚提出问题没多久,便帮学生回答了。因此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也是造成课堂时间过分"充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篇四:《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发扬优点,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仅要前进,更要有目的的前进,让自己的教学之花能结出累累这一课,来谈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线索比较清晰,按照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来讲述,由于十月革命的部分史实在初中时已经讲过,所以我就突出讲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起义、进行起义、组建国家政权等史实,重点分析了十月革命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关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话题众说纷纭、不绝于耳。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从现实问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新闻图片导入:由列宁的图片和俄罗斯本土品牌"红色十月"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2、进行材料解析:通过史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资料图片,掌握十月革命的基实。

  4、分享合作成果:由学生合作编写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顺口溜或打油诗,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5、课堂民主讨论:通过讨论有关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上完课后,我对这一课的备课及教学过程认真得进行了反思:

  优点:

  (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合作编写顺口溜,培养合作堂气氛,并且介绍了>学习方法。

  困惑:

  (1)学生在初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本课,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从"已知"挖掘"未知",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学生兴奋点,才能使这节课有别于初中教材,又能更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

  (2)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更好体现,而不说教。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