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你一束花》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2)

时间:2021-08-31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教师配乐讲述:

  作家冯骥才在写完这篇文章后曾经感言:每当看到从赛场上走下的那些失落的背影,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难受。其实,他们同样也付出了艰辛与努力,用尽了汗水和力量,但是他们承受得往往比失败者还要多……从这一点上说,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鲜花与掌声!

  2、此时,你一定也想对文章中的人物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笔,写下你心中的语言。

  (1)学生写话。

  (2)先停下手中的笔,读出你心中的话语。。

  (3)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看来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更应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板书设计: 献你一束花

  垂下头 重新抬头

  沮丧 热泪满面

  自信、勇气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献你一束花》教后反思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而其工具性的实现又是人文性得以体现的前提。本课教学就紧紧地凸显了这一点。

  一、 强调词语理解的方法。

  众所周知,词语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不同的年级又有不同的要求。做为高年级的同学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掌握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上,而不应该是仅仅满足于词意本身。

  “沮丧”、 “愧疚”、 “黯淡无光”三个词语的教学,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针对于“黯淡无光”,教师做了如下设计:

  师:(初读课文后,学习字词时)谁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就是光线很暗的意思。

  师:嗯,这是字典中的意思。咱们呆会儿在学习课文时接着体会。

  (这就暗示学生有此词语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字典中的解释。)

  (学习完第二自然段后,学生对女运动员在失败以后的心情有了深入的理解,知道了她变得黯淡无光后)

  师:谁再来说说此时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指女运动员一点儿精神都没有。

  其实,这就是告诉了学生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在查完字典以后,还应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理解。

  而“沮丧”、 “愧疚”两个词语的教学是这样的:

  师:哪些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

  生: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回家路上我想到妈妈平时对自己的呵护,心里就有一些沮丧和愧疚。

  生:我把别人的东西搞坏了,心里也很愧疚。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懂得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

  让学生谈一谈相关的经历,学生在畅谈之中自然就明白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这也就告诉学生另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生活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