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启发式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篇一:启发式教学反思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 ,只有通过启发才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黎世法教授说:“启发本身不直接解决问题 ,而是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认识条件” 。启发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时机,适时点拨,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

  笔者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捞铁牛》这节课上,关于怀丙和尚: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送回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启发:为什么铁丙和尚这样说呢?水真有这么大的威力吗?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回答这个问题。

  在随后的学生回答中,我发现回答:浮力这个名词的非常多!学生大多通过复习知道了这个概念,但是还不能用口头直接进行解释。在接下来的回答中,同学们好象找到了灵感,发散性思维大大开放!问题越来越多啊!其中最多的问题是:如果船上的沙子已经用完了,铁牛还没被捞出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但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是偏离了主题的!文中主要是讲捞铁牛的主要过程和浮力这个只需要简单明白的问题,没想到学生回考虑这么的问题!

  我在想:启发式教学到底怎样最适中呢?这样看来把握“度”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是不能泯灭的。语文课文启发式教学是一门高妙的教学艺术,要根据具体的课文与教学对象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教师的创造性思索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索,而学会这种创造性思索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篇二:启发式教学反思

  新课改后,打着素质教育旗帜,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了,层出不穷。但我总觉的这些教学方法不是过“左”就是过右,总是在走向极端,或者更多的是在追求形式,而没有真正去讲究实效。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学等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作用是新课改下最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归纳起来这些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由教师讲变成学生讲。以至于今天的课堂,大家一致认为只要是老师在讲而非学生讲就不是新课改课堂。

  其实,这都是错误的理解了新课改,新课改并不是追求课堂形式,而在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本质,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要去否定甚至废除教师的讲授。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何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是新课改要探索的关键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比较现实和有效的教学法。所谓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一连串总是让学生思考作答,逐渐导向预定的结论,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

  苏格拉底说过: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方法,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问答法"进行教育,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他还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苏格拉底的伟大学生柏拉图就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产物,而且此后,柏拉图及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也坚持这种教学方法。可见,启发式教学法是由来已久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已知去探索未知,既能够使学生克服对知识掌握的畏惧,又能使学生探寻知识联系,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绪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避免学生所谓自主学习,漫无目的,毫无效果的“热闹”的伪新课改课堂出现。

  但启发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没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只能会是在预先设计的轨道上直行,而不敢有半点偏差。启发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不断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需要教师在课堂的美妙生成中把握学生的智慧灵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魅力。

  只不过这种出现在古代民主盛行的希腊社会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与苏式启发式教学法相似的孔子的教学方法,也在中国大一统的教育思想下,悄然消失几千年,直到现在也难以真正实现。

【启发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启发式教学反思范文

2.等式教学反思

3.整式教学反思

4.化学式教学反思

5.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6.对学案式教学的反思感悟

7.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8.有关推进问题启发式教学拓展学生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