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音乐欣赏《致春天》,五四班的同学基础比较好,思维也比较活跃,于是我是逐层递进的方法一开始,先提关于挪威的地理的问题,气候如何,引出作品。然后初次欣赏做品,第二次提问,分几部分?哪几部分曲调是相似的?在初次欣赏以后学生都回答出了问题。第三次提问,复欣赏作品,听每一部分的曲调和情绪,大家开展讨论。这时候就出现的了问题,在音乐第一和第三部分情绪的是平静还是期待??他们产生了分歧,听了他们来各自的.理解,我觉得都很有想象,我不想把答案固定下来,其实在音乐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音乐本来就具有模糊的特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一定要把音乐用某个词语固定下来呢??我们作为教师所要做的只是一个引导工作,其余的聆听、感受和体验就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吧!
欣赏课后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教师上欣赏课时如何把握语言的分寸,讲多了怕喧宾夺主,影响了音乐欣赏,还怕自己的言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可是要是讲少了又怕学生理解不了,光傻乎乎地坐在位子上发愣。我考虑了很久,回忆起了以前听过的专家老师的课,他们的话不多,但总是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思考了以后觉得还是根据班级情况来量身做衣,不同班级不同教学方法,尽量以引导为主,在欣赏前所提问题也应基本围绕音乐的本身去谈,尽可能让孩子们自主参与音乐听赏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去关注音乐。
【《致春天》的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3.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