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自然界的鱼类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色彩也是五光十色。我通过带领学生欣赏美丽的鱼儿,教师要诱导学生表现鱼儿的欲望,启发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剪刀、灵巧的双手以画、剪、撕、捏等制作方法来描绘美丽的鱼儿,和鱼儿做朋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必拘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及形状,要大胆、富于想像,装饰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分析:
1、思维方面: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动、爱表现自己,能稚拙地通过画面或剪纸、撕纸等方法表现自己想法。
2、对教材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鱼,所以对鱼儿特别熟悉,而且也会喜爱。
教学理念: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是新课标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中对表现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美术课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本课教学在欣赏自然界中的鱼和优秀学生作品时鼓励大家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挖掘表现自我的方法和材料,并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在情感领域上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尝试求知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实施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以及自由独特的表现方法的动态教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感受美、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
2、指导学生分析鱼儿的结构,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增长学生的知识,懂得珍借自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在画、剪、撕等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艺术之美,提高审美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鱼儿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鱼儿之美。
教学难点:对鱼儿形象的大胆夸张、提炼、概括,拓展学生对鱼儿的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水彩笔、剪刀、橡皮泥、胶水、彩纸等。
教师:大屏幕、课件(有关鱼类的卡通片剪辑、各种各样生活中的鱼)、教具(鱼儿的头饰)、范作等。学生分组:分四(或六)人1小组。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动物!(花衣裳、飘彩带;小个子,没多大,成圆、成角、成方块;有嘴巴,不说话;没有脚,会玩耍;小朋友,喜爱它,看得笑哈哈,小花猫更爱它,见了伸手抓……)
学生猜谜语(争着答)是鱼。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以谜语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请学生们倾听“鱼儿游动的音乐”,这是什么声音?
生:鱼儿游泳的声音。
我们一起来做鱼儿游泳的动作,好吗?(教室汇成一个大海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鱼儿游游”这一课。(张贴艺术字)
(设计意图:在音乐声中师生互动,一体现了艺术课的特点轻松、愉悦,二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三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
二、观察感知,研讨探究
1、音乐渐轻,师生交谈。喜欢这些活波可爱的鱼儿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鱼儿的世界。
询问学生都知道什么鱼?学生交流课外自己收集的描绘鱼儿的工艺品及鱼儿的有关小知识。(小组内交流→组际交流。)
2、大屏幕展示一些生活中真实的美丽的鱼。“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的伙伴。”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出现各种鱼儿的特写。看了这么多奇妙又漂亮的.鱼,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答。
这些色彩斑斓又非常漂亮的鱼引起了艺术家的联想,看他们是怎样表现鱼的?(看课件)
分析鱼儿之美,多么美丽的小精灵啊!来,比较一下说说它们的美?
学生交流,各抒己见:鱼儿在外形、花纹图案和色彩等方面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分析美)
教师小结:外形之美,花纹图案之美,色彩美。所以人们称它为“会游动的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有关鱼的知识,相互学习,增进感情。让他们比较自然界中的鱼和画家笔下的鱼,感受鱼的美,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并对鱼的形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渗透技法,自我表现
询问学生有什么办法可以展示美丽可爱的鱼儿。
学生小组交流,举例画、剪、撕、捏等制作方法。
欣赏范作——学生作品。(教师强调剪纸、撕纸的方法。)
每组请一位同学上来试画鱼的外形。(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
老师还带来了三条鱼,仅供大家参考。(张贴范作)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伴着动听的音乐循环播放鱼儿图片。
请个别学生演示撕和剪的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来表现。色彩可以选用鲜艳的、自己喜欢的颜色。也可小组分工合作。(通过画面或剪纸、撕纸等方法表现自己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以儿童的眼光欣赏同龄人的作业,教师的范作,体验不同媒材的美术作品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作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展示评价,情感升华
让先画完的学生讨论:哪条
【鱼儿游游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