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的意义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的。分数与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能为0)的商揭示分数的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学习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作准备。

成功之处:

  夯实分数的意义的第二种情况。在教学例1时,将除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实际上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得几个,就是应用整数除法的意义来列算式,只不过结果是依据分数的意义得出来的。而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是应用平均分的除法意义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种不同的分法:一是把第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1/4块,再把第2、3个饼同样均分,最后每人分得3个1/4块,把它们拼在一起,得到1个饼的3/4;第二种是把3个饼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1个饼的3/4;第三种是把每个饼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了12份,把12份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3份,也就是3个1/4份,即3/4块。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明确列式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时依据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不足之处:

  学生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列式总是出错,被除数和除数容易颠倒。

改进措施:

  1.加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列式训练。

  2.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分数意义的两种情况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分数不仅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表示实际数量。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5

  倒数的学习以及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学习主要是为这一节的学习做准备,在这一节的学习中,找清单位“一”是很重要的内容,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上一次《倒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汲取各位老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这节课的设计及讲解过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程中来,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因此,这一节课,我做出了如下的调整:

  1、能让学生说的问题,就减少我说的机会,比如在分析这道题的时候,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一说自己在这道题中找到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在请同学们和大家分享自己找到的信息。这一环节,孩子们能在分析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将问题所求的内容也作为获取的信息,这个举动对我的鼓舞很大,也更有了放手让学生去做的信心。

  2、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节课中,除了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外,还设计了两次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见解,说的过程其实也是听的过程,孩子们互相讨论,互相说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发现自己的思路的优点以及自己思路的弊端,这样让学生们在交流中进步。这种方式也是在老教师的提醒下开始进行改变的,不仅对我是提升,对于学生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3、一题多解,启发孩子们不要思维定势。这个问题的解决中,我改变了以前一道题只讲一种思路的方式,而是在课堂说,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路,从而将一题多解以及数形结合的思路渗透给学生。

  4、课堂引入不再是直接以复习的方式,而是听取老教师意见,将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穿插在其中,这样不仅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随着小故事的引入而进入课堂。

  5、放慢语速,让孩子们紧随我的思路。

  6、板书适量,过多的文字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反而会使得课程显得冗长而累赘。

  在以上调整的基础上,本节课相对于上次课而言,有了更好的效果,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引入过于生硬,没有很好的完成故事以及课堂的衔接。

  2、没有重点强调出单位“一”,对后面的课程讲解会有一定的影响。

  3、放手不够,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己说的机会。

  4、线段图应多讲解多运用,这样更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反思,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向各位教师学习,不断的反思自己,也希望在以后的道路上,自己不断的进步。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6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呈现的直观的情境图: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分饼的情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当熟悉,不但生活中有,以前的课本知识中也有,生活、学习的经验体会到和以前分饼的问题有相同之处,都是用饼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个饼的问题,算式是3÷4=?,有直观的情境图帮助学生思考,有学生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4块。借机可以让全体学生直观地体会结果不满1时可以用分数表示,直观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和除法教学反思

  验证“3÷4是否是3/4块,也就是每人分得是3/4块饼吗”是这堂课的难点,操作能帮助学生理解。方法一是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得1/4个饼,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将第二、第三个饼也分,每个小朋友还是分得1/4块饼,三次一共分得3个1/4块饼,合起来是3/4块饼;方法二是三个饼叠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3块的1/4,有3个1/4块饼,即3/4块。操作、图像都是直观的不同手段和形式,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3/4块饼”得到的过程,形成丰富、准确的表象。

  观察等式3÷4=3/4、3÷5=3/5可以发现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容易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容易知道除法与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四则运算之一,而分数是一种数,相对于自然数、小数而言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数。在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沟通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应的技能。如,先将被除数改写成分子,后将除数改写成分母来的比较简单,且不容易出错等等。板书是可以一直留在学生视线中的直观媒体,便于学生反复观察、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结论。

  情境图、动手操作、直观演示、板书这些形式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试一试”是让学生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题目:7分米=( )/ ( )米 23分=( )/ ( )。学生交流中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把1米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10份,7分米是这样的7份,所以7分米=7/ 10米;二是低级单位换算成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和除法教学反思高级单位时,用除以进率的方法解决问题,即7÷10=7/10(米)。运用分数的意义和规律准确完成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在思考时是离不开直观的支撑的。直观是学生理解的基础,直观是沟通知识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