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3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羊又丢了,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2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是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这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学生所回答的结果出乎了老师的意料,直接说出了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就应该把羊圈修好。此时我表扬学生后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走,不能表现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如果此时让学生将老师的答案和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会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这个故事所说明道理的理解。再有,学完这个故事以后,如果让学生全文品读理解,会给学生一个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想渗透。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4

  1、课前播放亡羊补牢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观看中了解寓言内容。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为下一步感悟寓意做了铺垫。

  3、美读课文感悟寓意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思,一是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如:第一段重点指导“发现”、“原来”,第三段重点指导两个“又”。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养羊人犯下得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第五段抓住“赶快”“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二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养羊人犯错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也就是及时改错的重要性。三是进行语言训练,把“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转化成肯定句,通过对比读,体会双重否定句更强调了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心情,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此时教师进行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3、结合生活深化寓意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亡羊补牢的重要性。

  4、课外延伸阅读寓言最后的时间,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为同学们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在教学设计上和课堂调控上还有很大的欠缺,还望大家给予指教。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5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是一篇精读课文。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使学生学会了区分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的不同。学生非常乐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课下也进行了交流。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先自己读文,再提出重点词语,再由重点词语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读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时态度的不同进行教学,针对“第一次丢羊,养羊人街坊是如何劝他的?他是如何反应的?”“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理解课文之后适时的出示课题,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课题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演化,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也很多:

  1、教学目标制定得不细致准确,所以教师教学时对课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