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教学反思五篇(3)

时间:2021-08-31

篇三:泉城教学反思

  [背景]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教学各要素的丰富与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教师与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研究问题、最终圆满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教师的教授引导,到学生的学习运用,都需要借助它。而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信息素养与动手能力。 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第七册第8课《泉城》这篇课文时,我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之中,利用ppt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现选取《泉城》这篇课文第一小节的教学案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越性以及主要呈现方式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反思。

  [案例实录]

  师指名读第一小节。

  师:通过读书你读懂了哪一句话?

  生:第一句话济南有七十二泉,说明泉多。

  师:你来试着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生:第三句话说明本文重点介绍的四股泉水: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板书: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师:这位同学准确的抓住了文章的内容,大家齐声把这句话读一读。

  紧接着,我利用媒体课件出示如下“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第一小节的第二句话,我又用课件出示全句的填空内容:

  济南的七十二泉,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 ;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 。 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接着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句子。 师:同学们来观察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呢? 生:是个比喻句。

  师:分别从那些方面来比喻?

  师:你能把这种样子和声音读出来吗?

  师:这句话除了用了比喻的修辞之外,同时还用了排比。(指着大屏幕)像这样的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句式组成的句子就叫排比句。他们的相同处在哪?

  生:每个句子开头都用了“有的”,同时师出示课件: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师:谁能用这种句式来给大家说句话?

  生:天空的白云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骏马,有的像小白兔,有的像牛儿。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这样的句子有什么好处?

  生:读起来很顺口、很流利。

  师:这样的句子不光读起来顺口,而且句式工整,很有气势,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写作文时,如果运用恰当会给你的作文增色不少! 师:对于这么好的句子我们应该把它记住,谁有好的背诵方法来给大家交流一下?

  生:??

  师: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方法来背诵,比一比,看谁记得最快最准确!

  (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教学反思]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因此,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语文课的特点不能削弱,“语文味”不能淡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ppt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一种最简单的媒体教学方式。在这个案

泉城教学反思五篇

  例中,我用到了ppt信息技术课件,用幻灯片呈现泉城的美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用幻灯片呈现课文原文,让学生完成原文填空,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拓展学生学习“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在运用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时,仍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是让学生看电影。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

  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