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的王子》是一则寓言,它通过一个原来怕承担责任的王子,经历一场厄运后变得勇敢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它故事性比较强,情节又简单,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这堂课的教学设想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说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苦难是我这堂课教学的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方式进行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为了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这种模式,我设计了“情境表演——整体感知——疑难探究——深层探究——课外延伸”这些环节,以便学生在课堂上以各种方式充分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的学习,在实践中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我就设计了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方式,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来再现文章的主要内容。采取这种方式,一是,寓言本身故事性强,情节简单,适合学生表演;二是,让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进行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三是,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正确的理解寓意;四是,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在课前我布置女同学完成这个教学环节,同学们就在科代表的主持之下,精心策划,分工合作,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她们采取哑剧的形式,还准备了道具,表演很成功,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作为初一的学生这是很难得的,而且学生很有兴趣上台表演。从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反应来看,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形式。因此师生就在一种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课堂学习。
因为这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寓意不难理解,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个小题目,训练学生用简单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并能分析提炼出寓意。我抓住了“凡是”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认识到遇到厄运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这个教学环节进行得很顺利。
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师的训练下一步一步靠近现成的答案,或者干脆等教师把答案告诉自己之后,花功夫背下来;再就是跟着教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的技能和方法。这样的接受性学习当然还需要的,因为老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它产生的“被动性”、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也是需要加以改变的。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课堂上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
在“疑难探究”这个环节,我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这则寓言,我也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从当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的疑难,那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提问,寻求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那么我们来堂上共同交流,共同解决”——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勇于发现问题,再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为了创造轻松的气氛,在这个环节我特别配制了音乐,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控制活动的时间。学生思维很活跃,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一些问题同学可以自行解决,有些问题我做了相应的点拨。例如:有一个同学提出“我的耳边响起了叹息声”,“我”叹息什么?这个同学未能搞清楚“叹息”的对象。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就举起手来抢着回答这个问题。关于“叹息”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而且出自不同的人,意义也不同,这正是文章构思奇妙之处。我于是抓住这个契机启发学生,让学生体会文章构思的特点。
学生讨论得最热烈的应是“深层探究”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开放性的讨论题:《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为“只有遭受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同学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举手来发表意见,活动面比较广,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很精辟的见解。
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答案有的跟已有的答案是一致的,也有的是不一致的。面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通过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对于那道题学生就有两种答案,我鼓励他们说出与别人或老师不同的想法,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如何对待困难。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通过搜集处理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我设计“课外延伸”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人生寓言(周国平或其他人的),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谈一谈喜欢的原因或从中得到的领悟。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谈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为了强化这点,我要求学生在课下将喜欢的原因或从中得到的领悟写在作业本上,以便加强写的训练。
最后我还准备了一些有关的名言警句供同学们阅读,要求学生有意识的收集名言警句作为语言积累。
由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在变换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学的设计思路也变得十分开阔,而且教学内容也会有梯度,而不是在一个平面上滑行。
就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而言,尽管我觉得安排较合理,每个环节衔接得较紧凑,学生的活动较积极主动,思维活跃,讨论较热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也能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欠缺的是若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一点的时间读一读课文就好了,还有课外延伸的设计,也因时间不够没有充分展开,实在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