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不存在“同音混乱”问题的内容(2)

时间:2021-08-31

  有的同志总喜欢编造、虚拟一些同音混乱的例子,然后用这些实际语言中并不存在的例子来作为同音必须分化的论据。例如,有人举过“父女两个谈枇杷”和“妇女两个弹琵琶”这两个句子。

  其实,这都是多余的顾虑,瞎操心。语言要表达这两句话的意思很容易,但是决不可能采用上面那样精心策划、故意编造的引起误解的说法。

  这问题很容易分析:如果某一句话念出来是清楚的,那么,用汉语拼音记录下来也必然是清楚的,用不着分化什么同音;反过来,如果这句话是不清楚的,那它绝对不是实际语言里存在着的,只是你自己胡思乱想的产物,不能拿它来做论据。二者必居其一。有的同志希望汉语拼音能够拼写文言文,提出汉语拼音要根据汉字加以“视觉分化”,也就是,某些音节加上不影响发音的字母符号来对应某些汉字。

  这些同志忘记了,汉语拼音方案有“三不是”:一、不是汉“字”的拼“形”方案,而是汉“语”的拼“音”方案,它不是用来顶替一个一个汉字的;二、不是“方言”的拼音方案,而是“普通话”的拼音方案;三、不是“文言”的拼音方案,而是“白话”的拼音方案。

  加上代表字形或字义特征的不读音字母来分化同音,那不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任务,不是拼音文字的需要,拼音文字恰恰是不需要表形或表义成分的。

  这些同志忘记了,书面语,即使是用汉字写的,也要求念出来人家听得懂,不会误解。据说从前白居易写了东西就先念给老太婆听,可见古人也注意到了这个要求。在今天这个传声技术非常发达并且占有重要地位的信息时代,就更不能忽视这一点了。

  汉语拼音不拼文言,并不是它不能拼文言,而是因为有些古代的文言现在念出来人家听不懂,拼这样的文言没有意义。今天念出来仍然听得懂的文言,汉语拼音拼写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