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自清的写作教学观(2)

时间:2021-08-31

  二、关于“怎么写”的问题

  (一)要有“假想的读者”。所谓“假想的读者”,就是学生写作时,想象自己作文是给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人看的。自己的作文不仅要符合教师的要求,也要符合各行各业、各种各样人的要求。朱自清认为学生写作的实际读者虽然常常是几个人,假想的读者却可以很多。他说这些假想读者的存在,可以促进不同时期以不同目标为写作目的的写作者的写作水平。

  朱自清认为:“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有假想的读者,总比马马虎虎不知到底写给谁要好得多。”只有写作时意识到“假想的读者”,才会仔细辨别文体,认真写下去。

  (二)要以报刊文字为切近的目标。学生作文有了广泛的“假想的读者”,朱自清认为还要给他们的作文找一个可以观摩比照的“切近的目标”。这“切近的目标”就是报纸上和一般杂志上的文字。

  朱自清认为以报刊为写作的切近目标有三个好处。“第一,切用,而且有发展。”报刊刊登的各方面的文章,虽然对象或宽或窄,口气和体裁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发表的。朱自清认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写一些新闻稿件登在报纸或杂志上,值得夸耀,自豪的程度并不在创作之下。这种目标因此也就可以代替创作而成为中学生写作的目标,它也可以极大提高中学生写作的兴趣。“第二。应用的文字差不多各体都有。”报纸上的文字不但有新闻和评论,还有特写、说明文、议论文,中学生阅读它们,可以见到各式体裁的文字。“第三,容易意识到各种文字的各种读者。”报刊上的文字都是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而写的。中学生常常比较着看,容易明白不同的读者与文字的关系。他们写作时也会渐渐注意根据不同读者使用不同的文字。

  (三)重视“文脉”的训练。思路不清是中学生写作最明显的毛病,尤其是写说明文和议论文,学生抓不住题目,常写些支离破碎的废话,层次杂乱,意思不连贯,字句重复。要消除学生思路不清的毛病,朱自清强调:“要训练文脉,得用宣读文件的声调。我想若从小学时代起就训练这种正确的朗读,学生作文将容易进步……”

  朱自清重视“文脉”训练的又一种方法是作文前“写出详细的纲目”,即从意义上,从意念的排列上下手,诉诸逻辑,这样做是为了作文时更通畅些。

  (四)注重“文字的技术方面”的优劣。“文字的技术方面”主要是指标点符号的使用和词汇的运用。

  朱自清指出:“白话文之所以为白话文,标点符号是主要的成分之一。标点符号表明词句的性质。”因此,在作文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方面可以部分替代说话时种种声调姿势,另一方面,可以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思路,而不致使文章思路不清,层次不明。而在词汇方面的通病是太

  狭窄。在《文病类例》一文中,朱自清从四方面分析了学生在白话文运用中的用词错误。从词义着眼,存在的问题是“词义不明”;从创用新词着眼,存在的问题是“滥增新语,强变词例”。此外,朱自清还强调不仅不要写错别字,而且写字要做到“清楚整齐”。

  朱自清凭借自己写作经验告诫青年学生:“不放松文字,注意到每一词句,我觉得无论大小,都该从这里入手。控制文字是一种愉快,也是一种本领。”因为忽略了技术训练,运用文字的能力就不会得到适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