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娴小说创作特色(2)

时间:2021-08-31

  二、“我”视角下的男女形象

  这个“我”并不是本文作者,也不是张小娴本人,而是张小娴笔下的“女性”主人公。张小娴的小说是以女性特有的笔触,突出对女性特有的关注。“她擅于在达观的文字下潜藏锐利锋芒,以充满女人智慧的笔法,一针见血的文字、冷静客观的爱情观,描写出对大都市现代爱情关系的种种思索”,用这句话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

  张小娴在文中习惯用第一人称,即用“我”的眼光,“我”的感情,“我”的口吻来叙述一个个充满变数的爱情故事。先是与“我”有关的恋人、朋友的爱情,然后是恋人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恋人的爱情故事,这些爱情交叉重合。她就像是一位手艺精湛的工艺家,不慌不忙、从容自如地编织一段段真实而凄迷的情缘与爱恋。她的艺术世界看起来既平实又充满波澜。

  三、本真的艺术手法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她的作品标题都很特别、新奇。像《面包树出走了》、《荷包里的单人床》、《三月里的幸福饼》等,这充分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其次,她非常善于运用意象,这对于她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故事的开展都起了很大作用。在《三月里的幸福饼》中贯穿全局的当属“幸福饼”这一意象,其他作品中,如浮尘子钟、蜗牛奄列、缝在抱枕里的信、一种叫做“恩戴米恩的月光”的灯等,不能不说这些新鲜的意象让整个故事都温馨浪漫了起来,还给人带来了不做作的惊喜。像冬夜里的一杯热茶,即使读者孤单落寞,心里也会变得温暖。

  最后,小说多用平白直叙的白描手法。她很少用复杂的修饰词和冗杂的细节描写内心世界的情感,而是选用最简单、最平实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讲述故事本身。她喜欢用人物之间简短的对话和少量的动作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客观现实的艺术手法,使得她的小说语言显得真实自然,又不失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