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其九(2)

时间:2021-08-31

张九龄的风度

  如果有人问你谁是张九龄,你或许会说不知道,但提起『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千古名句,却绝对是耳熟能详。不错,写出这些优美诗句的正是张九龄。不过在历史上,张九龄的有名,并不是仅仅因为他的才气,而是他的风度。当年唐明皇李隆基在罢掉了张九龄的宰相职位后,每有大臣推荐人才,他问的第一句话依然是:『风度得如九龄否?』在皇帝堆里,唐明皇绝对是个有才情的人,眼光没得说,他称赞有加,那一定是有道理的,张九龄的风度何来呢?

风度和见识

  在史书里,对张九龄的描述为“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是说他性格温文尔雅,特别注重仪表,无论是在家闲坐,还是出门上班,都穿戴得整整齐齐,走起路来步伐矫健,眉宇之间神采飞扬。为了保持整洁端庄,他还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发明。当时大臣们上朝,都要带着笏板,这是臣下上殿面君必备的工具,以随时记录君王的旨意,或提前写上想向皇帝汇报的话。以前文武大臣们出门上马,都是把笏板往腰里一别,就跟乡野村夫插烟袋一样。张九龄觉得如此装束很煞风景,便命人做了一个精致的护囊,每次上朝,都把笏板装进护囊里,然后让仆人捧在手里,在后边跟随,他只管仰首挺胸地走,而不必为把这么个多余的东西放哪儿而发愁了。唐明皇对他的做法很是赞赏,护囊便一下子风行起来,成为一种时尚。

  倘若认为张九龄的风度只在他的才气和仪表,那就大错特错了。最让唐明皇动心的,是他见识的高远和品格的刚直。

  当初安禄山曾进京面圣,只见了一面,张九龄就对人说:“将来祸乱幽州的人,一定是这个胡雏儿。”后来安禄山因战败被范阳节度使张守琏逮捕,建议将其斩首,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当即批示执行,可玄宗不同意。张九龄上奏说:“张守琏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玄宗仍不以为然,张九龄说:“安禄山狼子野心,有叛逆之相,应该以军法杀掉他,以绝后患。”玄宗还是不听,为示皇恩,把他释放了。数十年后,安禄山叛乱,兵指长安,七十多岁的唐玄宗仓皇出逃,避难于蜀中,想起当年张九龄的劝告,悔恨得不禁潸然泪下,专门派出使者到曲江张九龄的墓前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