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倾城之恋》(2)

时间:2021-08-31

  二、对标题“倾城之恋”的分析

  《倾城之恋》作为小说的标题,首先给人一个阅读的提示。我们读小说,总是从标题开始的,标题唤起读者一些可能的阅读经验,是作者预先设计的读者期待视野。如果这个说法不错的话,我们可以设想,张爱玲在拟定这个题名时期待读者首先会赞成,这里将讲述一段传奇,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就此而言,在标题范围内,“倾城之恋”不具有叙事性质,只是一个复合名词,在文学语汇的传统中,它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妇女容貌极美,美到令众多的人倾慕、倾倒的程度。“倾城倾国”一词,语本《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齐梁时期钟嵘在《诗品》中论及诗之吟咏性情的功能时也写道:“……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据此,女有美色,倾城倾国,一旦进入文学叙事,显然就要暗示一个非凡的结果。“汉皇重色思倾国”,引出白居易的《长恨歌》,创造了一个千古爱情的传奇。在《倾城之恋》里,无论是<倾>还是<恋>都是中上流社会中人们的追求,也是乱世中人们的心态。比如白流苏,一个多传统的名字,但注定了是物质的,是虚荣的,流苏嘛,是一种流光溢彩,但也是一种摇摆不定。她需要爱情,但更需要一种实在的生活。那就是被人认可,以及衣食无忧。一个传统的名字,也一定有一种传统的性格,虽然她想要过上让人另眼相看的日子,但又不能表现的太过热烈和主动,所以,费心劳神,最终才达到目的。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战争,可能她永远得不到她想要的。这就是当时的香港,这就是当时的中国。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人们的心态,倾不倾城,与流苏无关,她只关心她想攻占的“城”是否已倾。

上一篇:金锁记张爱玲 下一篇:张爱玲 半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