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清代士人步入仕宦的正途。胡传在科举上却极不得意,他先后五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光绪七年,他已经四十一岁,胡家在上海经营的店铺适遭火灾,他前往上海处理,为身在南京的族兄嘉言招去。嘉言问他未来的打算,他表示,“上年朝廷遣崇地山侍郎为全权大臣出使俄罗斯,议收回伊犁地,办理不善,众议哗然。南皮张香涛侍御弹之,语尤剀切,其疏中有‘东不能薄宁古塔’语……钝夫揣摩天下大势,俄人已占据东北边地,逼近东三省,岂有不薄宁古塔之理?”遂决定放弃科考,另辟蹊径,前往当时人员稀少的苦寒之地谋发展。
胡传于光绪七年七月抵达天津,访问了绩溪同乡章洪钧(字芹生),到北京后又见到族兄胡宝铎(字虎臣)。早在同治六年江南乡试时,胡传和胡宝铎、曹汝济、章洪钧四人被同时荐卷,其他三人皆中,独他落榜。胡传抵京时,吴大澂已升太仆寺正卿,改为督办。胡宝铎与吴大澂为戊辰同年,但不很熟识,他建议他转求章洪钧。与此同时,胡传的同门姚子良也愿意请彭福孙(字颂田)为他通融,因为彭受业于吴大澂,有说话的机会。
到吉林后,胡传成为吴大澂的幕僚。一年后,吴保举他为知县,从此进入官场,最后官至台湾省台东知州。上述举荐他的三人当中,以张佩纶分量最重,是胡传得以步入仕途的关键人物,正如后来胡适日记中所说,“此是先父后来事功的开始。”
十年后不忘引荐之谊
张佩纶性格峻刻,即使对朋友也不稍稍假借,他能这么大方地推荐与他素昧平生的胡传,和他的业师夏寿人有很大的关系。夏寿人,名如椿,上元人,是张佩纶中举前的老师。张佩纶幼年跟随父亲张印塘在浙江生活,咸丰四年张印塘病逝于徽州后,家属仍在南方。张佩纶等得到张人骏的父亲、曾任华亭知县的张泽仁照顾,并为延请塾师,张佩纶的业师夏如椿、陆廷英都是江苏人。同治六年胡传乡试下第后,曾进入刘熙载主讲的龙门书院就读,同门中就有夏寿人。张佩纶在稍后致吴大澂的另一封信中略提及这层关系:“胡君传与敝业师夏寿人同在龙门,其去吉林欲在麾下自效。佩纶未敢力荐,愿私布其下忱,倘可收录,乞即与六厩马群并供驱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