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4)

时间:2021-08-31

  三、技巧与意象成就的张味

  傅雷曾说,“技巧对张女士是最危险的诱惑”,所以他劝说她应该“少一些光芒,多一些深度,少一些词藻,多一些实质”。从中,张爱玲的敏锐与驱策文字的独特技巧可见一斑。

  以代表作<<金锁记>>为例,作品中曹七巧是一个把自己锁在黄金的枷里的性格变异的女人。小麻油店铺出身的父亲因为势利的目的牺牲了她,把她嫁给一个有钱有势,门第高贵的官宦之家的害了骨痨的病人。而她终身唯一的希望便是丈夫死了,得到财产。抽烟的丈夫没有生命的肉体,使得她在生活中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她爱上了刚刚结婚爱拈花惹草的小叔子姜季泽。但季泽面对七巧,却不敢越雷池一步。10年后,七巧死了丈夫和婆婆,分到了家产,自立了门户。而此时的小叔子却再把家产挥霍得所剩无几的时候,到她家向她倾诉起”爱情”来了。

  作品是这样描述的: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他跟她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已经完了。人生就是这样一来的错综复杂,不讲理,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遇见季泽,为了命里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她微微抬起头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两颊贴近在她扇子上,他又老了十年,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啊!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那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就算她错怪了他,他为她吃的苦抵的过她为他吃的苦么?好容易她死了心了,他又来撩拨她,她恨他。他还在看她。他的眼睛---虽然隔了10年,人还是那个人啊!就算他是骗骗她的,迟一点发现不好吗?即使明知是骗人的,他太会演戏了,也就跟真的差不多吧? 不行!她不能有把柄落在这厮手里。姜家的人是厉害的,她的钱只怕保不住。她得先证明他是真心不是…….

  短短几百字,却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性以及戏剧性的转折。在这一段文字里,曹七巧的自问自答,自证自疑.喜与悲的交织,爱与恨的转换沿着一条线曲折的展现出来,没有丝毫凝滞的地方。文中最后,七巧在赶走季泽之后,桌上的“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两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完了,永远的完了,这一滴滴的汤液表现的就是七巧情绪发作后彷徨迷离,空虚无依的心理,以及对没有任何意义的未来的恐惧。这样的心理描写不仅为下文曹七巧的疯狂报复打下了伏笔,也充分展示了张爱玲对于文字技巧的熟练驾驭。

  此外,备受称道的“张味”还表现在张爱玲小说中创造的层出不穷的意象上。读张爱玲的文章,往往会沉浸在她所营造的鲜明的视觉效果里,体会到一段文字如同一幅画的意象。在<<金锁记>>里有这样一段。七巧暗式女儿的恋人董世舫长安吸鸦毒,随随便便就断送了女儿的幸福而没有丝毫的愧疚。长安听了母亲对未婚夫说的话,“悄悄的走下楼来,玄色绣花鞋与白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了一会,又上去了,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短短的两行字,将长安按兵不动的凄苦无助,无奈绝望的心理于暗淡的色调,迟缓的动作,沉重的气氛中暗示的淋漓尽致。而若换用直接的心理描写,不仅得多浪费许多的篇幅,更会失去那股惆怅与凄凉的韵味,表达效果相对这样侧面烘托的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也将逊色许多。 可以说,张爱玲笔下鲜少那种绝对客观的自然环境描写,传奇的世界里每一个角落都是被人物特定的心理氛围所笼罩着的地方。 从某种意义上,张爱玲的意象话语使她的小说获得了一种“存在编码”:凄怆、悲哀、 月亮、 乱世、人类、 生命、 情欲、阴暗、 鸦毒、噩梦、恐怖…….这些关键词, 不仅组成了整个小说的梦魇,更烘托了小说广漠的悲哀的氛围。它们弥漫于小说的情节,语言,无法剥离,无处不在,具体而飘渺,切近而又茫远,既是小说的,也是作者本人的。作者从小就体会到了孤独和凄凉个人的身世之感,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悲观,经由这些浸透于小说世界中,达至深远。

  此外,张爱玲也善用比喻,无论是环境描写,还是情节变化,抑或人物对话,大量的比喻总是信手拈来,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五光十色,却又美不胜收。在她笔下,月光的凄清可以象笛声一样呜呜咽咽<<沉香屑>>;书页剪影的零落颤动可以象不成腔的一串小音符,发出檐前铁马的叮当<<倾城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