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诵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2)

时间:2021-08-31

  语言大师庄文中说过:“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间,心通其意,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通过上述教学实例可知,诵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诵读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陶冶情操。具体作用如下:

  1.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所谓兴趣,是一种内在学习动机。这是学生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是愉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令人乐于积极而持久的接触、认识某类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人通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如果教师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扎实的诵读功底,那么婉转流畅、感情充沛的范读,就会像优美的乐曲一样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汉语言文字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既是表意文字,又是有声语言,它具有富于音律性的发声特点。诵读作为一种最基础、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可以把平面、静态的书面文字变成立体、动态的活的言语。诵读是短时间接受和输出信息量最大的阅读方式,也是语言信号变化形式最多的阅读方式。反复诵读诗文,语言感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语感就会在反复品味、涵泳中得以形成。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综合素质有了很高的要求,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诵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长期的诵读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提高普通话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通过口诵心维,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并逐渐内化为语言材料,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从而实现在语言表达交流中对语言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