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中考考点解析(5)

时间:2021-08-31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6、“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

  “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

  17、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

  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18、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9、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2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2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之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

  “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

  22、“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