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 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14)

时间:2021-08-31

  不同之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七字句为主,间有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杂错;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叙事点到为止;抒情含蓄而典雅。

  一、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转折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人生的真意,岂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不能言说,也无法言说。在“真意”面

  前,“言”是那样的浅白无力。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热爱田园,田园质朴、宁静、平和,生活悠闲,充满生活气息,与官场的丑恶、纷扰成为鲜明的对照,回到田园的诗人无比喜悦。

  6.怎样理解陶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说“而无车马喧”。至于“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