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信客》课文解析

时间:2021-08-31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段析】简单交代信客在“我家邻村”,年纪不小且充当信客二三十年。

  【品味】“长途跋涉”写出了信客工作的艰辛。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①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信客的基本情况,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那么,这个来由是什么呢?)

  【段析】简介信客的经历并引出他做信客的来由。

  【品味】“读过私塾”为后面代人写信,当教师、校长作铺垫。

  “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典雅的词语揭示出信客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两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段析】写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却被人糟蹋了一生的名誉,再也做不了信客。

  【品味】“窄窄的”说明老信客只为图送礼好看,并无贪占之心。

  “破烂灰黯”“一无所有”正说明他向来清白。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段析】老信客蒙受羞辱,声辨不清,失去信任之后来找年轻人接替自己的工作。

  【品味】“满脸凄伤”,这是一种被误解、被羞辱却无法申辩的表现。

  “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表现出老信客的后悔和自责。

  “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表现老信客不计私利、处处为人考虑的美德。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城里几条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段析】写老信客细心地向年轻人,可见老信客为人善良、忠厚。

  【品味】“在纸上画出图样”“说了又说”“比了又比”等可看出老信客说得仔细。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②老信客不做信客后为何要和年轻人细细地讲述那做信客时的生活经验?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段析】写老信客向年轻人介绍沿途的旅馆和饭店的情况,又见老信客的善良。

  【品味】从老信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细心,生活很仔细俭朴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