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极端之美》简介(2)

时间:2021-08-31

  一

  本书名为《极端之美》,还有一个副题,叫“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对此我要作一些解释。

  在商业广告上,“极品”的说法到处可见,但在文化领域就不一样了。文化极品,必须具有五个特性:

  一,独有性;

  二,顶级性;

  三,具体性;

  四,共知性;

  五,长续性。

  概括起来说,所谓“文化极品”,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最优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

  精采的学说,算不算?不算。因为那不具体,不成“品”;

  国际的赞誉,算不算?不算。因为那未必独有;

  本土的特产,算不算?不算。因为那未必优秀;

  高雅的秘藏,算不算?不算。因为那未必公认和共享;

  ……

  ——经过这么多的筛选,能够全然通过的中国文化极品就很少了。在我眼前只剩下了三项:书法、昆曲、普洱茶。

  当然还可能有别项,我一时没想出来。

  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一个远方的外国人全然把握。如果他能把握,那我就会上前搂住他,把他看成是文化上的“手足同胞”。

  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

  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由于地理原因,它们也曾晕化、渗透到临近地区,因而也可以把中国极品称之为东方极品。

  二

  只要上了年纪就会明白,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一定是那些可以被感官确认的具体作品。甚至,也可以说是“产品”。

  这种沉淀着生命的文化,是精神价值的实现方式。

  与这种实现方式相比,种种以“文化”的名义出现的抽象讲解、艰深论述,只是一种附属性、过渡性、追随性的存在,似高实低,并不重要。

  对于文化的事,不管看上了哪一项,哪一品,都应该尽快地直接进入。千万不要在概念和学理上苦苦地绕了几年,累累地兜了几年,高高地飘了几年,还在外面。

  就拿我所说的这三项来说吧:要写字,就磨墨;要听戏,就买票;要喝茶,就煮水。写了,听了,喝了,才能慢慢品味,细细比较,四处请教,终于,懂了。

  “懂”,简简单单一个字,却是万难抵达。在文化上,懂与非懂,是天地之别,生死之界。

  这一懂非同小可。自己的懂,很容易连接别人的懂。今人的懂,很容易连接古人的懂。当上下左右全都连成一气,抬头一看,文化真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