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暖暖的从窗外照射进来,窗台上一盆绿萝郁郁葱葱,肥大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颤动,茂盛的九里香正抽着嫩芽。
我的手指拂过书架,停留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上,褐色的书皮仿佛是一个许久未见的老友一般亲切。如此明媚的春光,沏一杯清茶,正是读书的好时光。
翻开书页,“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余秋雨先生这样说着,这样想着,这样走着,走得又黑又瘦,让唐朝的烟宋朝的风洗去最后一点少年英气,最终疲惫地伏在边地旅馆的小桌子上集结成了这本书。
这本《文化苦旅》在我看来不能简单的看成一本游记,它更多的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认识,对中国历史的一种反思,更是对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的一种寻找。张晓风说:“山水是中国人的宗教。”中国人通过文字体现对山水、对自然的感悟,用自然的变化映射人生的变化。作者用丰富的文化感悟力和底蕴写下的这些文章,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文化内涵,值得好好的读一读。
作者一路走来,从莫高窟到阳关雪,他见证了大漠荒荒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我也曾去过莫高窟,去的时候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游人还不太多,有很多洞窟都没有开放。游客们都排着队,静静的听导游讲述佛教故事。据说,把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60里。历代的工匠们在这里开凿洞窟,绘制壁画,他们中间隐藏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历史在这里连绵层累,色彩在这里挥洒跳跃,生命在这里蒸腾飞舞。难怪作者会深情的写到:“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莫高窟是我们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他浓墨重彩的写都江堰,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李冰父子也以神的形象被人们世世代代纪念。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民众祈求能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民众们以他们独特的纪念方式世代传颂李冰父子的功绩。
他用低沉的略带沙哑的嗓音缓缓的讲着江南小镇,讲着白发苏州、讲着西湖梦,把柔丽凄迷、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的形声俱佳。写《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又直接触及到中国的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了中国文人几百年来在寻求真理、寻求自我的艰难历程。余秋雨先生这一路走得风尘仆仆,带着历史的烟尘,带着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理想和挣扎,脚步踉跄,身心俱疲,又满怀希望,他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看中国的文化,去回味、去冥思,去继承和发扬。
有幸通过书馨雅韵读书会的书友推荐,第一次拜读了余秋雨的作品《文化苦旅》便被深深地吸引。余秋雨,大陆著名文学家、美学家。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中。
整本书都很美,在读的过程中一直抱着继续读下去的欲望,泛着一种直达灵魂的深邃。抱着追寻的心态一路尾随文字的流转。在即将入睡的午夜,点亮床头的台灯,伴着作者的文字,在安静的夜幕画下心中的幻想。或在无事的下午,抛却烦躁,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中跳出来,透过渐渐平稳的内心重看历史。
读完“牌坊”这一章,我心里有一股隐隐的痛,又有一种无畏的敬仰。
其实牌坊是让人仰望的。是为了表彰功勋,它也是忠孝节义的代表。但是在中国封建礼教压迫的论调下,贞节是中国女性的最美,然而美的又是那么的痛,那么的伤痕累累。一块块冷峻的牌坊,无情地压住他们所有的爱恨情仇,他们为了生路,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委曲求全的活着。
然而他们又是生活的那么优雅,那么的精致。他们象熹微的晨光,当大地还在沉睡的时候,为一个个乡村解了冻,为一道道山梁解了冻,为一批男孩子,也为自己解了冻。
在《文化苦旅》中以细腻的笔触够了一张张充满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形象,以最空灵、轻柔的嗓音轻轻吟唱令人感动的瞬间。
作者从生活中提取精华,经过淬炼,融成经典,伴随着人流传入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了解一段段不同的生活。这是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最快捷的方式。
我喜欢他的真实,真实的描述了文革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面对艰苦未来时坚强的一代人;在灾难中瞬间凝固的庞贝古城、空静之境的罗马、气氛迷人的威尼斯……;生活在镜头之外,艰难生存,却古朴善良、充满智慧的边缘人……更爱他细腻敏感丰富深远的灵魂,让沉寂历史的古人以一股扑面而来的,充满生气的的姿势占据想象的空间。
这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作家,可以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以最真实的姿态记录感动自己的人生,表达心灵深处最真的感触,清风拂过最细微的颤动。我觉得这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
这位作者或这本书让我萌生了拿起笔,写下生活的冲动。但是放下书,我又回到了现实,面对本专业的数学、计算机之类的理科性东西,不禁想起某位伟人说过的一句话:是科学赶走了花丛后的精灵,让未知的世界不再充满幻想。
有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从事作家之类的行业,但我可以通过阅读,感触这个广阔、美好的世界,并学着记录自己的想法。在以后的某一天,翻开略略泛黄的纸张,重温一次春暖花开、云寂风清、青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