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课堂设计(2)

时间:2021-08-31

  生:意思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前快乐。

  师:快乐之前快乐?

  生:哦,快乐之后快乐。

  师:说的不错。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那是不是范仲淹写着写着突然灵光一现想到的呀?

  生(众):不是。

  师:不是?那就是早已有之的喽,你有证据吗?

  师:看看范仲淹的介绍,你有发现吗?(屏幕再现范仲淹介绍,学生默读)

  生1:前面写到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说明他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志向,想要治国,那就说明“先天下之忧而忧”这种志向他小的时候就有了。

  师:你发现的很快。还有吗?

  生2:上面写到了范仲淹为百姓谋福利,扶贫助弱,说明“先忧后乐”这句话是他一生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是他毕生所追求的。

  师:嗯,既是毕生的追求,所以肯定早已有之。

  师:其实我们刚才读过的课文里也有一个字提到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你能发现么?哪一个字?

  生:我认为应该是“尝”这个字。

  师:为什么是这个“尝”字呢?

  生:因为“尝”字解释为“曾经”,就是说他以前就有了——(学生声音越来越小)

  师:非常好,孩子,你自信一点。你的发现很好,请坐。“尝”就是“曾经”,说明这种思想早已有之。既然范仲淹早就有了这“先忧后乐”的思想,那他为什么不开篇就直抒胸臆呢?(学生困惑答不出。)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已经知道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是受了谁的嘱托啊?

  生:(齐答)滕子京。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滕子京的故事,也许你就有所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