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飞上天电视连续剧观后感(4)

时间:2021-08-31

  “义乌货没好货,上午买下午破”,义乌曾经是假货的代名词,假冒伪劣商品一度占据市场,不仅伤害了客户,也伤害了自身,这个过程在剧中都有了体现。邱英杰搞的一把火烧了查扣的假冒伪劣商品,我也曾在现实中亲眼目睹过几次,烧出了政府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的决心,真的是长痛不如短痛。痛定思痛,义乌人很快扭转了狭隘的经商观念,从贴牌转变为打造自己的品牌,“前摊后厂”模式给市场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最终发展到“卖全国货、买全国货”,在义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商品。

  国内贸易的“三角债”和外贸“赊账风”,都有一定的破坏性,给市场以及供应商们造成很大困惑,政府的“经侦预警平台”虽然能避免一些,但每年被骗的商户依然不少。我的一些亲戚朋友,每到年底就为收账发愁,把大把精力花在催讨货款上,少有的一点利润最终也可能消耗殆尽,难怪周边很多人都在感叹“生意不好做了”。

  陈江河、骆玉珠所遭受的讨债上门,堵住家门等,很多人都经历过,但义乌人挺过来了。尤其是陈江河、骆玉珠将好不容易讨回来的货款交给供应商手上,解了企业燃眉之急的片段,令人动容,体现了义乌人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精神,树立了“义商”敢于担当的高尚情怀。也正因为如此,当骆玉珠挺着大肚子到尿不湿生产企业谈国内总代理合作时,厂长听到了她们夫妻的名号,彻底改变了主意,这就是一个人要注重的口碑,比金钱更重要。

  敢闯敢试、以小建大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义乌是内无资源,外无政策,当时办市场的典型是武汉的汉正街,除了少部分精明人敢去偷偷摸摸做小买卖,玩着“老鼠与猫”的游戏外,绝大部分义乌人还是顺从国家政策的,不敢去“投机倒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