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

时间:2021-08-31

  笔者认为,上述情节被一些观众过度解读了。要让一部戏好看,里面的人物关系就不能太过单一,必须复杂化(当然也不是越复杂越好,必须符合戏剧规律),这不仅有利于戏剧情节集中,还有利于展现人物除工作层面之外的情感。比如,侯亮平为陈海报仇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挚友。又比如,侯亮平最终扳倒曾经的老师、省政法委副书记高育良,并揪出学长、省公安厅厅长,除了让人感受到这位法律人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以外,也表现出了候亮平勇于直面错综复杂的官场生态。这样的人物关系设计,除了让剧作更好看之外,也是为了在有限的情节内更丰富地展现剧中人物。

  文艺不是政治的传声筒,但文艺与现实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的顺利播出,我们看到党和国家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这也是无数观众关注《人民的名义》一个重要因素。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二

  “你听说过《人民的名义》吗?”这是句虚拟的问话,但却颇为贴合近几日不少社交场合人们的讨论。日前,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短短几集就让很多人成了这部剧的“自来水”———各种场合都有人在自发推广和“安利”。一部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参与出品、“没有流量明星,不是仙侠古偶”、“从名字到内容都正得不得了”的正剧,却凭借紧凑、真实的剧情一开播就表现不俗。豆瓣评分9.1,很多国产剧对此恐怕可望不可即。

  社会在发展,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这是此前不少抗日神剧、玄幻戏说虽然收视业绩好像也不错却同时饱受诟病的大背景。反腐题材吸引人,又有40多位老戏骨同台飙戏,这还不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公众感兴趣的可能是,在目前披露的剧情中详细呈现和刻画的官员腐败细节和国家反腐进程,究竟有几分与现实的贴合度。甚至说,已经有人在热衷将已落马官员与剧中人物对号比较,比如“小官巨贪”家里的钞票墙,以及那些被烧坏的点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