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精选(3)

时间:2021-08-31

  暌别荧屏已久的反腐剧今朝归来,可以看作是“应运而生”,正当其时;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当前电视剧创作领域的一场“拨乱反正”。

  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具有电视剧制作资质的制作机构约1.2万家,在世界范围来看这也是一个惊人数字。因准入门槛低,目前新的影视公司还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主体小而散,也导致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市场不成熟、欠规范。

  与此同时,影视行业“急功近利”,出现了种种怪现状——粉丝经济、话题炒作、天价片酬、假收视率;拼颜值、拼明星而不是拼演技;表演用替身、背不熟台词就对口型依赖后期配音、甚至“抠图”拍摄;特效潦草、粗制滥造、剧情“雷人”……如此乱象广受诟病,正可谓“天下苦秦久矣”。

  电视剧该怎么拍才能得到群众“点赞”?《人民的名义》给出了答案——

  “一味追逐‘小鲜肉’的市场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刺激,难道我们的观众今天不需要这种拥抱现实的作品?我不相信。”编剧周梅森说,为了创作剧本,他“潜心八年,六易其稿”,并专门去南京浦口检察院体验生活。

  “文艺创作只有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关切,才有恒久生命力。反腐剧沉寂多年,一旦回归就必须做成经典。”李路告诉我,这部剧全部用“同期声”,有80多位演员,40多位明星。“他们都是带着一身功夫来的,不仅台词背的只字不差,现场飙戏尤为好看。他们也没有任何一个耍大牌的,没有带一堆助理来的,出场费更是‘良心折上折’。”

  有网友评价说:“演员们演技炸裂,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老戏骨们激情飙戏,诠释了什么是演技派,什么叫专业水准。用心演戏的演员从不缺少拥趸,温润时代心灵的大剧一定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