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至未至》观后感(4)

时间:2021-08-31

  然而在这幅动态平衡的画卷中,《夏至未至》和其他涉嫌抄袭的热门IP剧相比依然有其特殊之处。甚至可以大胆地预见,如果该剧剧情纯然按照郭敬明原著剧情发展,《夏至未至》可能标志着抄袭者向舆情监督者的一次反扑。如果此剧大热,甚至可能撼动原先“你照骂我照抄”动态平衡,挪向对“反抄袭者”的道德指责。

  我们无从知道郭敬明写作时是否真的认为自己如同傅小司一般清清白白遭人构陷。无从知道郭敬明是否真的相信他笔下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没来由的仇恨,很多没来由的嫉妒,没来由的怀疑,没来由的愤怒。”单从文本的逻辑看,傅小司的清白同样值得怀疑,无论是从法理层面,还是“构陷者”的论据层面,书中都回避了抄袭者和被抄袭者的雷同对比。又一次,按照青春小说特有的偏执迫害妄想,不需要进行理性分析,“反正错的不是我,是世界”,只不过这一次的迫害“我”的世界有了比郭敬明其他小说更清晰的指向——反抄袭者,他们的动机只是受“无来由的嫉妒和愤怒”驱使;而抄袭者,睁着“大雾弥漫的眼睛”清白无辜。

  在采访中,郭敬明曾反复声明“没有一个人单靠抄袭就可以红十年”,并强调自己的成功是自己的辛苦换来的——这一点也在《夏至未至》中通过对傅小司辛勤工作的描写血泪控诉出来。然而,作者是否考虑过,他要求读者不要只看到偷窃不看到劳动的时候,读者也可以反过来要求他不要只看到劳动不看到偷窃呢?一个人做错事本不可怕,可怕的是继续陷在二元对立的被害妄想中拒绝直面自身的责任。《夏至未至》作为一个抄袭者自辨的元文本,像是一则寓言,显示出了当前IP生态中不断加深的危机。

  2017年《夏至未至》观后感三

  故事始于一个虚构的城市浅川——一个北方长满高大香樟的城市,一个离夏天最近的地方。一群追梦的少男少女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他们整日在漫无边际的题海中战斗,每天“流连”在教室闷热的空气里,只为有一天梦想化茧成蝶。一切都似乎格外平静和缓慢,带着夏日特有的让人昏昏欲睡的情绪,仿佛夏日午后浓烈如同泼墨的阳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