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荔枝之谜(2)

时间:2021-08-31

  荔枝的三个老家

  多年以来,几乎每个盛产荔枝的地方,都企图把自己和杨贵妃联系在一起。尽管候选者众多,但胜出的地方只能有一个。

  其一乃福建说,即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福建。福建荔枝以一种叫陈紫的品种最为有名,宋代一个叫蔡襄的福建人写有一部荔枝专著,认为福建所产荔枝天下第一,所产之地则“福漳亦知名”。打量今天的中国地图,你会发现,福建和长安之间隔着江西、湖北两省,而两广则和长安隔着湖南、湖北两省。表面看,福建和两广到长安的距离似乎差不多,但其实不然。查问唐代的“国家地理”――官员李吉甫的著作《元和郡县志》――唐代从福建一带前往长安,其经行的路线是绕行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其大致路线则是福州―温州―宁波―绍兴―杭州―苏州―常州―扬州―淮安―盱眙―宿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灵宝―潼关―长安。如此一圈折腾下来,即便以每天250公里的速度昼夜兼程,也得在10天以上。运输时间需要10天的荔枝,显然已不能食用。因为,即使是因出于乡土情结而对闽中荔枝赞不绝口的蔡襄,也没说杨贵妃的荔枝来自福建,而是替杨贵妃婉惜,感叹她贵为皇妃,却没口福吃到福建荔枝。

  其二乃两广说,即杨贵妃的荔枝来自两广。为这种说法提供最原始依据的是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所谓南海,即南海郡,郡治在番禺,在今天的广州境内。不论唐代还是今天,广东的荔枝都以增城、从化、茂名和湛江等地为盛,其中茂名乃荔枝原产地之一。广东荔枝中最知名的品种人称妃子笑,其得名,据说亦是当初杨贵妃曾拈果微笑。广西则以北海、容县、藤县、百色等地最为盛产,其产量和品种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依旧是《元和郡县志》提供的宝贵历史资料,让我们得以清晰地画出杨贵妃时代从两广到长安的路线。以茂名为例,要先后经过广州、昭关,然后翻越崎岖起伏的大庾岭――此山一直是古时中原地区深入粤桂的天险,苏东坡从海南回中原翻起此山时,曾在岭上与一位老翁交谈,并为之感叹不已,作诗说“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人回”。可见这座山在古代中国一直是阻碍南北交通的屏障。越过大庾岭后,前往长安的路线折而向东,进入江西,经赣州抵达南昌――唐时叫作洪洲,再由南昌经九江抵达武昌、汉阳,进而经安陆到随州,由随州西行进入陕西,赶至长安。这一路程,比起从福建到长安,的确要稍短一些,但以每天250公里的行程,大约也需要9到10天,同样无法保证在荔枝色味变之前把它安全运抵帝国中心长安。因此,两广说同样经不起推敲。

  持两广说者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之一,杨贵妃所食的不是新鲜荔枝,而是用荔枝酿成的酒,这些酒在两广荔枝产地酿成后,再由驿路运到长安。但如果真是荔枝酒,则不要需要赶时间,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用加急文书的方式送往长安。假设之二,当荔枝成熟时,把整棵荔枝伐倒,连枝带叶全部运往长安。因为荔枝还长在树上,虽然荔枝树已砍倒,但比起从树上摘下的鲜荔枝,这一方法的保鲜期要长一些。但是,这种假设之所以不可能成立,原因有两个:其一,唐代的驿路不比今天的高速公路,许多路段都是穿行于莽莽丛林中的崎岖小径,一棵挂果的成年荔枝树,至少也有几米的枝干,这不能不给运输平添许多麻烦,也使速度变得缓慢,它所增长的保鲜期和更缓慢的运输时间,两者相抵,完全不再有优势;其二,如果真是把整树荔枝运往长安,那么杜牧不可能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三乃巴蜀说,即杨贵妃的荔枝来自四川。我以为,这也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巴蜀说虽然同样找不到正史上的证据,但一些相对比较严肃的野史则有明确记载,如成书于宋代的《鹤林玉露》就说:“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故杜子美有‘忆向泸戎摘荔枝’之句。”此外,对家乡福建荔枝赞不绝口的蔡襄也认为,杨贵妃所食荔枝,就是来自四川。那么,这些荔枝到底是从四川哪个地区运往长安的呢?以下两个地方皆有可能,那就是四川的涪陵(今属重庆)和四川合江。在今天的合江和涪陵,还有两条暗香浮动的古道作为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