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 陆小曼(2)

时间:2021-08-31

在外交部街的三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部所在地),使陆小曼从一个女学生转身成为社会名媛

  在北京的街巷中,有一条街叫外交部街,这条街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南临西总布胡同,北与协和胡同相通,因北洋政府外交部设于此而得名。外交部街虽在繁华闹市,却少有喧嚣,步入街巷的深处,一种清静和优雅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这条街的中部,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部所在地。当时外交总长顾维钧,需要一位精通英语和法语,年轻美貌又有学识的姑娘,参加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于是,顾维钧就请以培养名媛著称的圣心学堂代为推荐,陆小曼成为当然人选。从此,陆小曼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担任口语翻译,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等。

  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使陆小曼从女学生成为社会名媛。18岁时,陆小曼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她的多才多艺,她的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她的明艳笑容、轻盈体态和柔美声音,令无数人倾倒。顾维钧十分欣赏陆小曼,有一次,他当着陆定的面对一个朋友说:“陆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小姐却那样漂亮、聪明。”看陆小曼的故事读到这里,我常常想到北洋政府外交部去看看,看看那个能够造就出陆小曼的名媛气质的地方。

  在外交部街的入口处,我看到一个铭牌,介绍了外交部街的变迁。外交部街在明代称为石大人胡同,因武清侯石亨宅第在此而得名。不过石亨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人物,他勾结宦官鱼肉百姓。清代,工部宝源局建在这里。宣统末年,为了迎接访华的德国皇太子,外务部在宝源局旧址上兴建迎宾馆,这是当时北京城内最豪华的西洋建筑。后来这里还做过袁世凯的临时大总统府,孙中山来京的临时行辕。再后来,北洋政府外交部迁到这里,石大人胡同遂改名外交部街。1949年后,这里又成为新中国外交部。上世纪60年代初,外交部迁往朝阳门内大街,这里遂改为仓库。此后,又逐渐变成职工宿舍,院内旧建筑被逐一拆建。现在,北洋政府外交部唯一留下的,只有一座灰色的西洋式门楼。望着眼前这座漂亮的门楼,我想象着北洋政府外交部该是怎样精致的建筑,也许只有这样的建筑才能熏陶出精致的陆小曼。

上一篇:徐志摩情诗 下一篇:林徽因 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