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雨后》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诵读能力,学会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形象。

  2、创设意境让学生置身诗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 难 点:体味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诵读欣赏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二读:读懂意思

  小组读后概括,交流,展示

  二、熟读成诵,感受景物之美

  三读: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梳理思路,描绘诗歌显现的画面,感受景

  物之美。

  三、诵读鉴赏,品情感之美

  四读:读出感悟,展示想象。

  学生谈自己对诗中诗人形象的认识,师生及时评价。

  五读:品味感悟

  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自己的感悟。

  四、诵读品味,悟哲理之美

  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过程意义,存在的价值等,诗中蕴含的哲理。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朦胧诗,明为写自然界中的“雨后”,实际是写人的心灵经受生活洗礼,更加洁净,人生无坦途,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在生命探寻的旅程中,我们难免经历坎坎,挫折和悲酸。但我们要敢于迎接暴风雨的洗礼,要有承受挫折的勇气,只有这样“心灵”才会更为“洁净”。

  六:板书设计:略

  理论分析: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的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在读中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