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歌的赏析(2)

时间:2021-08-31

  席慕容诗歌的赏析【2】

  席慕容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她出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定居台湾。她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以散文和诗歌见长。她的作品处处浸润着东方古老的哲学智慧,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淡雅而又灵动的美,尤其是她的诗歌,经常以动人的笔触敲动读者的心扉,时而透露出一种喟叹人生无常世间百态的苍凉意韵,时而弥漫着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郁郁的孤独和浓浓的乡愁

  《异域》是席慕容的诗集《七里香》中的一首诗歌,作于1964年10月16日,当时她正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油画高级班进修学习。这个时期正是她一生中最安静的时刻,也是她生命中最清灵的时刻。那时候她才刚满21岁,青春焕发,风华正茂,感觉灵敏而又纯粹,异国的风情景致时常会让她想起遥远的中国故乡。因此,她的《七里香》里有不少作品表现了她内心的孤独寂寞,透露出一股浓浓的乡愁,《异域》便是其中之一,全诗如下:

  于是夜来了

  敲打着我十一月的窗

  从南国的馨香中醒来

  从回家的梦里醒来

  布鲁塞尔的灯火辉煌

  我孤独地投身在人群中

  人群投我以孤独

  细雨霏霏不是我的泪

  窗外萧萧落木

  这首诗的篇幅很短,表现的内容却极其丰富,抒发的情感也是极为动人。席慕容只用寥寥几十个字便把内心郁结的孤独和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于是夜来了/敲打着我十一月的窗”,诗歌一开始便营造了一种凄淡的环境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将读者带进了黑暗而又寂寥的夜景之中,感受着深夜的苍茫和诗人的孤独;

  “从南国的馨香中醒来/从回家的梦里醒来/布鲁塞尔的灯火辉煌”,在这静静的黑夜里,诗人梦回家乡,梦里好像闻到了南国那沁人心脾的醉人花香,一切是那么温馨和美好。然而,美梦不常在,诗人从睡梦中醒来,看见的只是窗外布鲁塞尔的一片灯火通明。但外面世界的繁华与喧闹似乎与诗人毫不相干,陪伴自己的只有满屋子的11月寒气。这一热一冷的映衬对比,更显示出诗人的孤独与落寞,更将心中的那股乡愁渲染得更加浓烈。

  “我孤独地投身在人群中/人群投我以孤独”,诗歌的第二段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人群中行走,虽然人潮汹涌,却没有一个是诗人的知音,没人可以走进她的世界。“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在这座孤独的城市里,诗人唯有独自品尝寂寞的滋味。

  “细雨霏霏不是我的泪/窗外萧萧落木”,诗歌的最后,诗人仰望窗外,只见霏霏细雨在天地间飘洒,萧萧落叶在空气中打转。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觉得自己如同眼前这细雨和落叶一般,孤独而落寞,不禁怅意满怀,潸然泪下。

  结尾这两句是全诗的感情升华,诗人借细雨和落叶自况,化用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叹韶光易逝、旧景难再,传达出诗人孤独落寞的心境。“霏霏”与“萧萧”的叠词运用,营造出了一个萧条而又凄淡的画面,衬托出诗人的落寞与惆怅,更让诗人的思乡情绪变得愈加浓厚。

  综观全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远在异域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郁郁的孤独和浓浓的乡愁,其细腻的心思和真挚的情感,实在令人动容。

  席慕容曾在答记者问时这样剖析自己写诗的历程:“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而《异域》这首诗,便是诗人在年轻时因寂寞所作。全诗给人一种如幻如梦、似有若无、既远又近的苍凉的美,这种美,源自于生命中的每一抹感动,源自于内心深处那郁郁的孤独感,源自于那挥之不去的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