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湖赏析(3)

时间:2021-08-31

  夜晚喜欢裹着毯子坐在湖边听风声、水生。湖浪撞击岸边石头发出有节奏的、巨大的轰鸣,和着风和树的低吟,形成无与伦比的和声,就象巴赫的赋格,偶而的几个不和协音,又会使人想起天才的普罗科菲耶夫。黑色的大湖、群星点点的夜空,这时候你会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微不足到和孤独,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一道闪光、一粒尘埃,一声叹息...

  这一次我们选择的是位于位于“阿甘昆”省立公园西北的??比湖。湖不是很大,水静,适合游船和垂钓。打开房门,一股浓郁的松木香气扑面而来。难怪,这是一座典型的小木屋,地板、墙壁和人字天花板都是松木做的。厅里摆放了一圈沙发,几把摇椅,一块粗笨的原木作茶几,一个黑色的烧柴暖炉,由长长的黑烟囱从天花板通向屋外,旁边堆满劈好的木柴。小儿子这时候睡意全无,精神抖擞,背包都来不及放下,就好奇地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看,并急切地问,湖在哪儿?经过几个夏天,他对湖已有了相当的认识。外面是漆黑的夜,看不到湖。

  而我们小时候,湖的概念则是另一码事。

  从小在北京长大,印象中,颐和园的昆明湖和北海的太夜池才是湖。对于三面环山,一面冲积平原的干旱的北京来说,这点水已不容易。长大后,南方的朋友总嘲笑我:北京就是有帝王之气,那么大一汪水,也敢称湖,叫“海”。我无力地争辩,最后只能甘拜下风。然而心里头却不服气,依然认为那是见到过的最美的湖,直到现在也没改变多少,只是加一个“之一”而已。那时候,交通没这么便捷,道路也不是四通八达,去一趟颐和园算是远游了。然而难,才珍贵。乘105路无轨电车到临近终点的动物园站,换乘332路郊线。印象中,332路永远拥挤,每次挤上去都有一种胜利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