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2)

时间:2021-08-31

二、解题策略

  解题策略对学生的应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是进门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学生连门都进不了,就更别谈答题对不对、全不全面了。

  先说第一类题,就是概括小说情节类。解答这类题,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认真读题干,看是否有特殊要求。所谓的特殊要求,比如要求请以某某为中心进行情节概括。第二步就是在作答之前,能大体上对小说每一段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按顺序进行组合。第三步组织答案,如果题中没有特殊要求,如2011年安徽卷(考查小说为《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中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这样的题,在写答案时,一般以主人公的活动发展为主线,将事情按先后顺序写出来。(注:用①②③……数字标出。一般来说,要写出4——5个点,即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另外,也可按人物的心理变化线索写出,但这一般比较难,除非题目有这方面的特殊要求,否则,一般都不必用这种线索来组织答案。

  第二类题,也就是考查情节的作用。这类题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分类梳理解题策略。根据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开头情节作用题、中间情节作用题、结尾情节作用题。回答情节作用题,有一条总的思路,那就是需要从内容、情节结构作用、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先说开头情节的作用。根据开头的情节所写的内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写景式、设疑式、讲述故事式和倒装式。

  写景式的开头,解题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①内容上:通过对……的描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②导引人物出场,暗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③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

  ④更好地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设疑式的开头,是指在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这类题的解题策略如下:

  ①内容的概括(简述其内容)。

  ②设置悬念,突出强调,引发读者的思考。

  ③引出下文的情节。

  ④突显人物形象。

  ⑤揭示小说的主题。

  讲述故事类的开头:在讲主要的故事之前,()先讲了另外一件与这相关的事情。这类题的解题策略如下:

  ①概括内容。

  ②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③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④揭示小说主题的普遍性。

  比如2011年浙江卷中的小说《第九车厢》第一段: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问题: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解题时,第一步就是认真审题,明确这是开头情节的作用题,且属于讲述故事类的。第二步就是要分析这一段的内容。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列车没有前三节车厢,二是写买了前三节车厢的旅客或被安排到其他车厢,或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第三步是要找出这一段两方面的内容与下文的联系点。“我”的乘车经历与基辅读者的乘车经历相似,并且一个是一腔怒气,一个是耽误了旅游。所以第一段的作用是强化了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最后就是组织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