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过后,听镇上的人说,她一趟一趟的往镇上跑,也不知在干啥?我听后哑然失笑,看来大嫂真要开农家乐了……
大嫂的农家乐赶在十一小长假前,紧锣密鼓的开业了。在大院的西侧建起了一道红瓦石柱长廊,碧绿的葡萄藤顺势攀爬,紫色、绿色、大串大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缀满其间,葡萄藤下石桌石凳是邻家大哥在石场亲手做的。东西厢房改成了客房。正房的灶间添置了几口大铁锅,大嫂只留了一间卧室,其它的都改成了餐厅,餐厅里最抢眼的要数这餐桌了,我们辽南人管它叫“高桌子”。要说起这高桌子可有年头了,相传在很早以前,我们辽南人大部分都是闯关东来到这里的,哥兄弟好几份子的人在一起过日子,只有长辈和家里最得宠的男娃,才能上炕在炕桌上吃饭。小辈份和女眷是不能上桌的。久而久之无论穷家富家就都有了高桌子,只是这高桌子的档次是不一样的,富人家可以选用上等的木料来做,并在桌体上雕刻精美的图案,一般的普通人家选用一般的木料,桌体上不雕花不画鸟。高桌子宽宽大大的,放在灶间,四周配有四条长板凳,桌体下面有挡板和抽斗,可以储存盘碗炊具,上面可以当饭桌使用,穷人家收工回来,匆忙的的在高桌子上扒拉一口饭就又下地了,大家族的众多孙男弟女用餐也不会嫌拥挤了。平日里也可以坐在桌前喝喝茶、聊聊天。到了年关的时候,高桌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家家户户都会把它擦洗干净,置于灶间的正北方向,摆上供碗,请出宗谱,祭祀祖先。我小的时候,我奶奶家就有这样一个高桌子,用的年头久了,那表面有一层油亮亮的紫红色包浆。每到过年的时候,我奶奶便会如此的操作一番,每一位来家拜年的本家亲戚,进门必得先恭恭敬敬的给祖先磕个头才能进屋。如今无论城里还是乡下,这物件都不多见了,大嫂竟然想到用它来做餐桌,这不仅使整个餐厅充满了传统的乡俗民风味道,而且多了一种悠悠的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