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左耳》小说与电影(2)

时间:2021-08-31

  浅谈一(人物观念不同):

  七年前,我喜欢黎吧啦,觉得她很有个性,仿佛看到骨子里叛逆的自己一样,喜欢她绿色和眼影和绿色裙子,喜欢她包里装着的永远都是化妆品,喜欢她没有人管的随心所欲,喜欢她不遵守生活以及社会的教条,喜欢她爱自由,喜欢她勇敢,又心疼她,心疼印象中的张漾没有认真的爱过她。

  七年后,我喜欢李珥,喜欢她沉静不张扬,喜欢她温暖美好,喜欢她为了爱情用小身体为许弋挡啤酒瓶的勇敢,喜欢她为许弋还债的担当,喜欢她不因吧啦是个坏孩子而把吧啦视为知己的情怀。

  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七年,我看待《左耳》的观点变了,还是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人事物。我以前看到吧啦的率真和勇敢,以及对张漾的执着。却没有看到她因为对张漾的偏执,而对一向是好孩子的许弋造成不可恢复的心灵创伤,从而导致许弋的人生落败,走向极端。我始终认为,玩世不恭可以存在,但是不能以摧毁别人的人生前途为代价。

  浅谈二(故事情节的区别):

  把10万多字的小说,压缩成2小时的电影,很多坏坏文笔及情感很细腻的地方,电影却没有表现出来。读小说感觉一个章节都描述的很具体也很到位,由故事情节展现到人的心理。而电影的转折却很快,有时候一时间还没明白过来,就在放结局了。串连与衔接少太多的韵味,片段不该减掉一些细节及人的心理表现,不过能反映出较多心理也通常需要很强大的演技,这也许就是国内电影比不上好莱坞电影的重大因素之一。

  也许是电影和文字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

  不同点:

  a.小说里吧啦是读技校的学生,而电影硬生生把拉吧定义为一个在算了酒吧助唱的歌手而已。其实,吧啦真的没有那么坏,也没有那么狂妄,电影此处夸张的成分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