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反思3篇(2)

时间:2021-08-31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疏忽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根本环节.他们毕竟只是八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再加上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有85%以上都是外来民工子女,不仅语文根底单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很差.

  第二,基础知识落实的还不到位,这对课文的朗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言文的阅读要建立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只有弄懂了课文意思,读起来才会连贯,流畅.否则的话,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查阅资料,自学课文的能力,在经验中也具备了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例如"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始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和概括,包办代替.尽管我讲得很到位,但学生还是简单的接受而没有自己的内化,吸收过程.

  以后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注重朗读和字词的教学,不能忽视这类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另外,文言文尽管不如现代文那么明白晓畅,但学生仍然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机会.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篇二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作者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石潭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除了让学生读懂文章本身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从中,从这些名篇名家名作中,学到写景状物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思路,使自身作文得以改进。于是我在疏通文意后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领略小石潭的山水美,体会作者抓住特征细致描摹景物、有顺序的写景、并能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上。这节课我就试图进行这方面的引导,灌输学生“学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作文服务”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