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2)

时间:2021-08-31

  二、阅读探究

  1.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⑵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⑶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4.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7.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8.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