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点“家风”

时间:2021-08-31

  导语: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其实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品德的形成上,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一词语的内涵,原来是指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现在由于经济条件好了,则成了请人传授知识的代名词,可见对家庭品德教育的淡漠。

讲点“家风”

  说起家风,现在还讲吗?即使有,恐怕也很少。孩子出点什么事,一说起原因来,不是推给社会,就是责备学校,说社会如何影响,讲学校怎样不行,家长却躲到岸上去了,好像跟家庭毫无关系。事情果真如此吗?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情。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搞“造反”时,全国破“四旧”抓“牛鬼蛇神”,成了当时青年人的“革命”行为。那时我正在一个边疆城市,亲见一伙学生追打老师,但其中有个孩子却悄悄地走开。有人问他怎么不参加,这孩子说:“家里从来不让欺负人,老师是教学生知识的,更不能欺负。”我听了非常感动,事后想想,这孩子不随大流,说明家教不错,或者说他家的家风好。像这样规矩的孩子,肯定还有千千万万,不然,在那样一个动荡年代,青年中就不会有“逍遥派”,更不会有借此机会偷偷读书,后来考上大学的众多青年人。

  由此可见,把孩子出事的责任,完全推给社会或学校,这是极其不公道的。俗话说得好,有什么土地就长什么苗,平素注意孩子教育的家庭,孩子长大成人做事,不管在什么复杂情况下,大概都不会离谱儿出格儿。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历来都比较注重家庭教育,所谓“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绝对不能当做封建糟粕,完全轻易摈弃或无情批判。我们现在树立的道德模范,很多都是父慈子孝的榜样。假如青年人在言行上有不足,不妨反过来问一问,做长辈的在教育子女上,平时说的和做的又如何呢?是不是给子女有好影响,这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有的父母从来不拘小节,却想让孩子如何讲规矩,我看几乎完全不可能。

  家庭教育或家风形成,并非什么深奥的事情,更与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长学历高低没有太多关系。只要家长懂得是非正邪,对孩子不娇惯不护短,随时随地提醒或关心,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长年累月形成好的习惯,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风。比如有的家长见孩子出门,总是说“好好玩,别打架”,就会使孩子养成平和习性;反之,家长说“谁欺负你告诉我,我找他算账”,对孩子的影响就是另样了。再比如,有的'孩子回家来,哪怕手里拿根树枝,家长都要追问来路,甚至于让其立刻送回原处,这就会养成不占便宜的品德,长大后也不会掠取不义之财;反之,看见孩子拿回什么东西来大加赞扬,说:“唉哟,宝贝,知道过日子啦,将来一定有出息。”说不定成人后就会变得更加贪婪。

  每当我听到说某某孩子如何如何时,我就想不如去问问孩子家长,十有八九他准有同样的毛病,影响了孩子或者未提醒孩子。家庭教育比之学校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这一点往往会被家长忽略。因为,在长辈眼里总觉得孩子幼小,将来长大了就会自然懂事,这样就放弃了早期教育。其结果必然是,有些习惯一旦养成,将来再想改就很难。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记住,你的孩子在家里不管多么珍贵,成人以后进入社会生活,就成了锅中的大烩菜一起炒,娇嫩的孩子恐怕更无承受力。到那时吃亏的是孩子,心疼的是家长,谁也救不了谁。

  所以我说,真正爱孩子的家长,就要像园丁似的,自小就维护和修正,让他懂得事理人情。比方早年间对子女教育,有的就是用讲故事,让孩子于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比如“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故事,都是在无形之中,让孩子们懂得爱国尊老,而讲这些故事的家长,并不见得都是读书人。可见好家风的形成,关键还是在重视与否。倘若像抓孩子读书那样,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肯定会比单纯传授知识,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这样的家风,难道还不应该树立吗?

【讲点“家风”】相关文章:

1.诗词鉴赏讲点“范儿”介绍

2.家风与教子

3.家风故事精选

4.我的家风家风作文「优秀」

5.《家风》阅读答案

6.清明节家风小报

7.家风、家训

8.写家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