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为文·为情

时间:2021-08-31

  《为人·为文·为情》视角独特、观点鲜明,笔锋犀利辛辣,说理令人信服,给人启迪,令人思考,值得细细回味。

为人·为文·为情

  先说为人

  本人发现,当下疯狂的人太多了,多半是为钱或者为色。常言道:“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墙外面,不是神仙也寿长。”这里的酒应该是指生活,富人喝酒,穷人也渴酒,不管是好酒还是劣酒,开心就好。气由妒生居多,我们身边不乏容不下别人有好事的人,恨不能天下就是他的,这样的气不值一提,这样的人也不值一提。如果把气的时间放在正事上,那他自会出类拔萃。生活中最为突出的是财和色,有人为钱费尽心机、焦头烂额;有人为色风风火火、大动干戈……于是乎,聪明的人形形色色,高明的人各显神通;如愿的人比比皆是,不如愿的人唉声叹气。

  如愿的人分大致为两类:有背景的人龙生龙凤生凤,没背景的人只能凭命运和本事,但富家多纨绔,成为富家一大遗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成了穷人家的骄傲。不管是富家还是穷家,争气的人认准了自己的路就一鼓作气去拼搏,富家祖业兴旺,穷家光宗耀祖。不争气的人就可叹了,富家败光了祖业;穷家出了败家子,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一生的路在哪里,只能在命运中随波浮沉,命运让他走上一条光明大道,他就成为奇才;命运让他走上弯路,他就伦为“苦行僧”。当然,这“苦”有可能让其中之人得道成仙,有的便走上了不归路。由此说来,钱本不是坏东西,它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本来就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很美好的东西,只因为那些不争气的人用它做了祸根,才被诅咒的。纵观当下,大多数人让钱做了祸根,有人用钱宠坏了孩子,有人用钱不务正业,更有甚者,钱做了罪孽的路径,有朝一日醒过神来为时已晚。

  当下以钱和色起家的大有人在,有的用钱开路,有的用色开路。有些男人不惜让老婆出马,有的女人干脆自己出马,最终成为光环中人,成为“富贵”之身。令人可怕的是“笑贫不笑娼”一度成为“有本事女人”的标尺,这些女人想尽办法“娼盛”以后,反而被捧为“人杰”。话说回来,丢的是人家的本份,又是富爷们儿自愿奉献,别人不该多嘴,可污水横流致使污泥遍地,脏了大家共有的土地,干净的脚走起来就很费力。空气里弥漫着霉味儿,如何让花骨朵儿一样的孩子健康成长?如何让美丽的风景抽枝展绿?再看那些五毒俱全的男人们,不择手段酷起来以后,也成了众星捧月的“人杰”,真脏了“星”和“月”这两个美丽的字眼。他们的根底一朝晒于天日之下,不仅无碍,反而引来众多的追随者,如同苍蝇碰到了烂骨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一些本份的人,也不得不认可这些可怕现象的威力,这是更为可怕的现象。“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猫狗食”这句古训,看来当下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了。宁可冻死也不能挡住光明,宁可饿死也不和猪狗争食。是人就不能饥不择食,要不,还叫人吗?

  人与动物的区别不是形象,而是两者间有道界线,动物越过了比人强,人越过了不如动物。在物欲的横冲直撞之下,我们时不时会看到不如动物的人,但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真正的人在苦苦守护着人性的根本。他们不是不知道钱财对于他们的重要,而是他们知道该要与不该要,他们看到了人与动物的界线,更看到越是昂贵的东西越让人失去价值,他们想做个人。

  只为了色而风风火火的人,大多是吃饱了撑的。“饥生盗,饱生淫”,“饱温思淫欲”之说就在这里。看吧,有的为色丢官弃职,有的为色家破人亡,有的为色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这类人为人的最大悲哀就是不知道自己干的不是人事,却在说着人话,因为空有一张人皮,让及时分不清他是人还是动物的人,把他当人他也不知。这样的人压根儿就做不了什么大事,即使做了些事,也是鸡鸣狗盗之举。

  可叹诸葛老先生“淡泊宁静致远”这六个字,流传了上千年,还是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啊!其实做一个成功的人,他成就惊世壮举的前提,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和理论,也许只因几句话或几个字就让他茅塞顿开。看来一个人一生能真正悟透几句话或几个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不要动不动就说如今世道金钱第一,那只是部分把钱放到第一位的人泼出去的一盆脏水,你没被脏水溅湿就不要妄下结论。我在最没钱的时候也没把钱当第一,我遇到的人也没把钱当第一,这就叫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不要说如今没钱不能生存,有很多没钱的人生活得照样很快乐、很坦然,这取决于心态,而不是取决于世态。坦然和自在是并存的,你想自在就先求坦然,反之,如果整日忐忑不安,那就甭想自在了。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正道上,我们的世界一定处处百花盛开。

  各色人等都在一个“境”字把关,没有境界就没有天地,境界有多大决定了天地有多大。如果一个人的境界是高尚的,那他的所做所为也一定是高尚的;如果他是一个下作的人,那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境界可言,只会干着下作的勾当了此残生。还有一个铁的逻辑,那就是先做一个成功的人,再去成就事业,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反之,只成就了事业,而做人很失败,那很可能事倍功半。人人心里有杆称,时间更是一杆称,高贵与低贱在这杆称上,身价和地位不起任何作用。

  其实,芸芸众生大可不必人人都用“高尚”和“下作”来下定义,做好一个平常人就好。平乃平淡,淡乃善良;常乃常规,规乃本份。我敬重每一位这样的平常人。

  再说为文

  为文的人很多,爱文的人也很多,这个世界便因此而文明而美丽。

  为文的人写出的文章,就是给爱文的人以及需要文的人提供营养的,如同饥人遇食一般。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因为老师误解了他,坚决不想上学了,她的妈妈苦口婆心地开导仍然无用之后,在孩子睡觉前把一篇叫《把屈辱当鞭子》的文章放到了孩子的枕头边,第二天孩子早早起来就上学去了。因为孩子明白了,自己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如果不上学长本领,长大以后经受的何止是误解,很可能还有更多的屈辱等着他,同时他还明白了一个更深刻的道理,即使是屈辱也不能挡住自己前行的路,于是他上学去了。她的妈妈不会写文章但会看文章,文章给她和孩子解决一道迫在眉睫的难题,可见一篇好文章的力量,可见一个文人的天职。天职即道德,道德即人道上的德行。一个真正为文的人首先自己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才能拿出有道德的'文章,这是合二为一的,缺一不可。

  人间有真善美和假恶丑之分,文人的行当中同样有真善美和假恶丑之别。首先上了人道的文人才是真文人,真文人认得人间的真心、真情、真意,所以,他拿出的也是真心、真情、真意。怕就怕在真正爱文的人遇上了假文人,他拿出的歪理邪说,如同毒草一样种植在了爱文之人的心里,然后后患无穷。文人中不乏拿假冒伪劣产品来期骗读者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渴望在文章中汲取营养的人,却看不到真正的好文章。痴痴地崇拜一些不成体统的文人和文章,有的甚至把其中的糟粕当成精华。这就需要爱文之人学会识别真假,识别的前提就是从善从美出发。首先看看手中的文字是不是以善和美为基调的,如果手中的文字晦气熏天,那趁早扔得远远的;如果清香扑面,那就尽情走进文字里畅游,那里不止有大自然的美,更有人性的美,进去一遭一定收获多多。可叹一些爱文之人,常常不慎误入了歧途,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心性。这还不算更可恶的,那些在孩子心上种毒草的文人,才是天下第一罪人。孩子的心灵是一块春天的土地,在他的心里种下的第一粒种子是什么,对他一生的成长很重要。那些让孩子从小就想着报复、想着发财、想着享乐的文章,简直比屠刀更残忍。本人始终不能释怀的是这些元凶们为什么一开始就走进了垃圾场,自己不干不净也还罢了,反而成为一个病毒传播者,这是多么可恶的事?假文人分两种:一种是他本身就像毒草一样,生来汲取的就是毒素,然后他又变本加厉地拿出了更毒的东西给读者;另一种是上了毒瘾,毒品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剌激和物质上的利益,他便像毒贩子一样开始祸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