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脱贫攻坚可谓备受热议。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迎着全世界惊奇的目光,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政府庄严承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
眼下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但越往后难度越大、挑战愈多。无形之中,人人都已跻身脱贫攻坚战第一线。如何啃下“硬骨头”、摘除“穷根”? 如何久久为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确保脱贫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如何持续给力脱贫攻坚,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是提高认识,合力打造强而有力的脱贫攻坚推进器。以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的艰巨使命、繁重任务提高认识才能自觉行动。“一个好汉三个帮”,西部地区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抓紧落实、强力推进;中部地区应该发挥连带、帮衬作用,本着共同奔小康的目标奋斗;东部地区要展现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全力帮助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挖红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心态,亲力亲为,敢于挑大梁,做脱贫攻坚战前进的有力推动器。
二是深化精准帮扶,找出脱贫后返贫的漏洞。古人读书有“三贵”,脱贫攻坚有“一贵”,贵在精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闽宁扶贫协作之所以成果丰硕,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精准扶贫,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深刻转变。何谓精准?强力推动县与镇乡精准对接和镇以下结对帮扶探索,动员各界扶贫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要加强对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及本地贫困户的培训,为贫困地区发展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三是大刀阔斧抓实干,结出真扶贫、真脱贫的果实。扶贫攻坚到了攻克最后难关、夺取全面胜利的关键节点,可想而知面对的会有少数人是“扶不起的阿斗”,肯定是贫困中的贫困,所以工作来不得半点花架子,必须掷地有声、落地有响。坚持目标、结果导向,以脱贫的实际成效论英雄,充分调动、发挥广大扶贫干部的干事热情。另外,扶贫就该大刀阔斧、真抓实干,才能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确保领导工作实、任务责任实、资金保障实、督查验收实,才能实打实地推进扶贫开发、惠及贫困群众。当然,至于这效果好不好、成绩实不实,就要用严格的.制度来要求和监督,用科学考核评价指标来衡量。
愚公移山,贵在坚持;泰山移,贵在人心齐。脱贫攻坚如何持续给力,靠的就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坚持干,确保脱贫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拓展阅读:【全国两会地方谈】脱贫攻坚战需“对症下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立下的军令状。据统计,去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异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这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更大信心。
精准扶贫的“军令状”已经立下去,“攻坚战”已然敲响。然而正因为在“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高压迫感下,在脱贫攻坚的实际中就出现了一些“数字脱贫”。那么,如何避免“数字脱贫”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首先对象需要更精细化。为了避免“等待脱贫”,就更加需要落实责任制度,仔细核查,发现不属于精准扶贫对象的,只是为了通过精准扶贫得到好处的,坚决要清理出去,防止为精准脱贫“凑数”。
然后再是“对症下药”,从“扶着走”到“自己跑”,不仅要将贫困地区和群众“扶起来”,更要能够“自己跑起来”。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超过1000亿元。但完全依赖政府力量并非长久之计,扶贫必须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
“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大片”。在不少全国人大代表看来,脱贫最重要的是要有产业支撑。为了真正扎实脱贫,亦能够有能力提前脱贫,应该要在产业扶持上狠下下功夫,要想真正脱贫,困难群众本身是根本,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来让农民背后有工厂、有企业,或者搞种植、养殖,让他们在脱贫道路上自己跑起来。用产业发展的带动全民发展,增强真脱贫或提前脱贫的底气。
总体来说,规避“数字脱贫”关键就在于“对好症下好药”,认真抓好产业扶持,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细化、严格的评估和标准,正是为了确保“脱贫质量”。真扶贫、扶真贫,“对好症下好药”才能更精准、更可持续、更有实效的实现真脱贫。
【2017全国两会持续给力脱贫攻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