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成习近平两会时间高频词

时间:2021-08-31

  每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都会到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今年也不例外。新华社梳理发现,“开放”,是习近平这几年两会期间都会提到的一大关键词。

“开放”成习近平两会时间高频词

  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成为中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参加代表团审议时,他这样说——

  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这几年的两会上,不光在上海代表团,习近平参加其他代表团审议时也多次强调开放的重要性。

  2014年3月

  习近平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说,党的十八大后,我首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就选择广东,就是要在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回顾30多年历程,进一步宣示把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的决心。30多年来,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很好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要抓住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机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2015年3月

  习近平在广西代表团指出,开放也是改革,要寓改革于开放之中。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关键是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2016年3月

  习近平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谈到“积极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两个多月后,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出,希望黑龙江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2017年3月

  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说,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从国内到国外,他多次阐释——

  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

  开放,不仅是一项项具体政策,也是一种胸怀、一种姿态。在习近平的治国方略中,开放的理念和精神贯穿始终。从国内到国外,习近平多次生动形象地阐释开放的道理。

  2012年12月

  刚就任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首场外事活动便是同外国专家座谈。他告诉与会外国专家:

  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

  2015年11月

  在马尼拉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明确宣示中国的外资政策——

  “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2016年9月

  在杭州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习近平描绘开放的“百花园”——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2017年1月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以世界经济的大海作喻——

  “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结语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坚持开放发展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习近平的两会声音,再次向世界发出了清晰的讯号。

【“开放”成习近平两会时间高频词】相关文章:

1.习近平“两会”说

2.习近平2017两会新语

3.2017习近平“两会话语”热议

4.2017习近平“两会”说直播视频

5.习近平两会新语之“重”字篇

6.2017年两会时间多长

7.全国2017年两会时间

8.2017年两会时间 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