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风景叫文明

时间:2021-08-31

  文明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有一种风景叫文明》说的是什么呢?

有一种风景叫文明

  巍巍高山、滚滚长河、泠泠清泉、潺潺幽溪,自然之美无处不在;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柳绿花红、鸟语花香,自然之美令人神往。

  今天一起床,好鸟相鸣,嘤嘤成韵,阳光一洗这个季节常有的阴沉,普洒大地,于是我决定到公园走走,去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风景。

  湖对岸的楼房错落有致,像音符,像琴键,还有点像俄罗斯方块,在晨曦中矗立,我从来没有注意过,楼房竟也可以这么美,美得让人陶醉。

  阳春三月,春尾初夏花正盛,阳光透过树叶一点点洒在地上、洒到花上。绿叶慷慨地用自己的身体遮掩她们粉嫩的脸庞,而花却俏皮地露出半边脸,有的宁静,有的深沉,有的可爱,有的婀娜,有的端庄……亭亭玉立,花香四溢,香气袭人。

  碧波荡漾,柳枝垂于湖面,婀娜多姿。树枝上还透出几丝新绿,如少女的头发一般柔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可谓如此。

  不远处,一群孩子和中年人在打球,尽管大汗淋漓,却乐在其中。球夹着人们的欢乐,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

  湖风吹拂,拂过脸庞,吹乱头发,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几只鸟儿掠过湖面,飞上枝头,嘤嘤鸣叫。

  正当我醉心于这美丽的诗画,我忽然看到,一位清洁工人在除草,另一位在扫落叶。的确,如果没有清洁工人的辛勤工作,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公园?如果没有人去尊重清洁工人的劳动成果,乱扔垃圾,乱吐口水,乱刻乱画,还有我现在看到的公园吗?如果每一个心中都没有文明,这个公园会变成什么样子?想到这里,我不禁一阵欣慰。

  新闻曾报道,泰国的白庙,不允许中国人进去。为什么?因为中国人不文明的行为。这样的游客不仅让自己颜面扫地,也损害了国家的形象。

  在环境优美的西湖,有一些游客脱鞋子,把脚泡进西湖,享受湖水带来的清凉,但是,这样行为固然带来享受,但却丢失了文明,再优美的环境,因为这样行为,也黯然失色。

  在雄伟的长城,果皮纸屑,“到此一游”屡见不鲜。

  就连小学生,在埃及的神庙上刻“到此一游”。

  ……

  我不禁沉思,中国自古以来便有“文明古国”之称,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却把这样的行为当成“特色”?

  正想着,我突然看到前面的一个人,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自然之美,令人神往,醉心于青山绿水,流连于碧海蓝天。可是,再美的环境,最终是敌不过人类那可怕的不文明,最终会因为人类的不文明而毁灭,最终只能成为过去、成为历史……其实,文明,也是一道风景……

  拓展阅读:杂文要“杂”指的是

  第一、题材上广采博取,多方涉猎。

  目的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表现主 题,丰富思想内容。

  第二、内容上知识丰富,寓理于文

  杂文的“杂”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和知 识性。邓拓有一 篇杂文叫《一块瓦片》。在不长的篇幅里,作者像一位饱经阅历的长者,带领我们追溯烧瓦 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了瓦的过去。这里有北京故宫色彩斑澜的“琉璃瓦”,有明代庐山天池 寺的“铁瓦”,有西域泥婆罗宫的“铜瓦”,以及古代统治阶级用来显示他们奢侈生活的“ 银瓦”、“金瓦”。作者又由历代统治阶级的豪华建筑联想到我国劳动人民居住的简陋,让 我们看到了我国北方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旧社会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悲惨生活情景。读 这样的文章,既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乐趣,又可在作者娓娓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地 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就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寓理于文,寓理于趣。

  第三、手法上善于用典,点石成金

  典故运用得好,能大大增加杂文的知识 性、趣味性、生 动性。例如鲁迅写杂文,对古今中外历史掌故、文人逸事,无不信手拈来,点石成金,妙趣 横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他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文中,用《红楼梦》里焦大醉后骂主 子的故事讽刺新月派:

  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 ,从主子 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主人深恶、奴才 痛嫉,给了他一嘴巴粪。三年前的新月社诸君子,不幸和焦大有了相类的境遇。

  在杂文写作中,初学写作者常常苦于“杂”不起来,缺乏形象性,没有一点杂文的味道。出 现这种窘境的原因,除了对所写的问题想得不深不透以外,还与作者生活经验的贫乏和知识 面狭窄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平时必须注重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与开拓,不断扩大生活视 野和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