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温庭筠(4)

时间:2021-08-31

  晚唐温庭筠的词,可以说是文人词成熟的一个标志。

  与温庭筠同时代的不少诗人都填过词,如杜牧有《八六子》,是现存唐代文人词中最早的一首长达九十字的中调,又如皇甫松,词作数量更多,他的《摘得新》、《竹枝》、《梦江南》等,也都写得绵密精致。但是,在当时真正热心于填词而又对后世文人词的语言、题材、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却只有温庭筠。

  据《旧唐书》等记载,温庭筠是一个不修边幅,才思敏捷而又精通音律的文人,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却与当时“新进少年”即初出仕的年轻文人和歌妓打得火热,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促使他大量地倚声填词。他现存有六七十首词作,所含曲调达十九种,其中如《诉衷情》、《荷叶杯》、《河传》等,句式变化大,节奏转换快,与诗的音律特点差别很大,必须熟悉音乐,严格地“倚声填词”,才能创作。以《河传》为例: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娥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这首词所用句式,二、三、五、七字不等,都是由音乐调式决定的。以上片为例,似乎可以读成七、六、七、七字的句式,但由于曲调的内在规定性,必须断开,因而韵脚的讲究也与诗歌格律完全不同。像头两句“上”、“望”,末二句“朝”、“潮”,都要连韵。这种句式错落参差,韵脚密集多变,节奏转换复杂的形式有其与诗不同的韵律美,作者也正是从词的特殊格律来安排文字的。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曾说:“《河传》一调,最难合拍,飞卿振其蒙,五代而后,便成绝响。”在促进文人对词的特殊声律模式的推敲与运用这一点上,温庭筠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通常都把下面这首《菩萨蛮》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