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之涣的故事(2)

时间:2021-08-31

  诗人王之涣的故事:续弦李氏

  王之涣饱学诗书,然仕途不济。开元初,当他二十五六岁时,才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县主簿。王之涣任冀州衡水主簿时,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罗曼史。开元十年(722)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妙龄女子。县令的千金,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这应该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吧。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王之涣在家赋闲期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涣有前妻,两人竟不能合葬。

  诗人王之涣的故事:旗亭画壁

  王之涣的诗词流传下来的甚少,今可见者只有六首,而此六首,足使王之涣诗名与宇宙共存。王之涣诗名,不但后世万分景仰,他在世时,便已声震海内。他常与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畅当等名诗人交游,所作之诗“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故事,便可说明当时人们对王之涣诗名的崇拜。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来旗亭小饮,正好有10多个梨园伶官和四位著名歌妓也来此会宴,他们三人便在旁边一面烤火一面观看。王昌龄提议说,我们各擅诗名,究竟谁胜于谁,今天我们可看她们所唱谁的诗多,谁便为优者。第一个歌妓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王之涣说,这几位为普通歌妓,应看那位最佳的歌妓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诗,则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待那名妓唱时,果然为王之涣之诗,三人不觉开心笑起来。诸伶因他们大笑而见问,知是王之涣等,非常高兴,即拜请他们入席。旗亭画壁,遂成典故。元人还编成杂剧上演。由此可见当时王之涣诗名之盛。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

诗人王之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