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三、勤质疑,明诗意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谁愿意试读?

  (学生纷纷试读)

  师:现在,同学们就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开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说说你们组学懂了什么?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的看瀑布就像一条河挂在山上。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点评:学生在读懂古诗的情况下,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读读前两句?

  (学生纷纷试读,群体练读)

  (点评:指导学生仔细读书,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师:谁来说说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生: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应该是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点评:教师巧妙适时地点拨,复习已学的有关诗句,使记忆不断得到强化。)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点评: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点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所以他被世人称为诗仙。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句具有离奇的想象呢?

  (点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生:李白《清平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生:《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蜀道难》里有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生:《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是夸张的写法。

  :生:《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

  生: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真是读了不少的诗呀!还有用其它方式来汇报的吗?

  (点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

  生:老师,我们组是用绘画的方式。

  师: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画。

  (教师将画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们小组来描述一下你们的画。

  (点评: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大家看,这幅画画得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那么大家就带着这种美美的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