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谈(2)

时间:2021-08-31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情境,理解诗意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

  人如古诗《望庐山瀑布》,诗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多媒体,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课堂上,我只需通过击键的简单操作,便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高山上笼罩着紫色的云雾,一道瀑布从山顶喷涌而出,水雾蒸腾;瞬间,瀑布飞速沿陡峭高壁落下,飞珠溅玉,气势壮观。还有那轰隆隆的水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这样,诗中的情景全多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激起对学习古诗的兴趣。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如有学生需要再看的,只要用鼠标再击键,就可随时欣赏到自己所需的图像。学生可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领悟意境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问同学观看庐山瀑布的影片,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那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教师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