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酒情结(2)

时间:2021-08-31

文学史上还有一位喝酒、写诗、读书三不误的“超级酒仙”,那就是陶渊明。陶渊明喝酒既没有李白的豪爽,也没有欧阳修的潇洒,更没有白居易那储满好酒的酒库。他的一生对于酒总是处于一种渴求的状态,而且愈是渴望得到,愈是得不到满足。他在《饮酒》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可见“名酒”并非常有,而一旦得到,必连夜喝干,决不会放到明天。他在《自挽歌辞》中说:“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他回首一生,把贫富荣辱看得很淡,而留下的唯一遗憾竟是喝酒没有得到满足。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更说得坦率:“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爱喝酒绝不同于魏晋名士饮酒,本性好喝而已,既不标榜,也不风流,反而因家境贫穷,窘相毕露:一叫就去,有酒就喝,一喝就醉,喝醉就走,从不计较别人的礼貌态度。也正因为他率性而旷达,不矫情,不做作,反而获得了亲友的理解和宽容。

  陶渊明年青时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和“大济苍生”的抱负,也曾做过几次小官。他最后一次出仕当了80天的彭泽令。然而,这次出仕竟也与他爱喝酒有关。他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当时官府给官员一些公田,以供官吏养家之用,这一点正中陶渊明下怀。他去之后要将所有公田全部种成黍子,作为酿酒的原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了,还是他的夫人力争,才留出一半种粮食以供家用。然而,陶渊明毕竟是陶渊明,他上任不久就意识到这次出仕“皆口腹自役”,“深愧平生之志”,只干了80天,恐怕连种的黍子都没成熟便慨然辞官,“迷途”知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