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桃花源——《桃花源记》解读(2)

时间:2021-08-31

  陶渊明曾多次出入权贵的幕府,但是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实在是太黑暗了。东晋王朝气数将尽,争权夺利,贪腐,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以东晋的重臣刘裕为例,未发迹时是一无赖,好赌,借大族刁氏钱不还,刁氏将其绑在树上用皮鞭抽。有一个叫王谧的富人可怜他,便代为还钱。刘发迹,就扶王为相,而将刁家数百人满门抄斩,后来干脆篡位,灭晋建宋。陶渊明曾四隐四出,因家里实在太穷,无力养活六个孩子,公元405 年时他已42 岁,不得已便第五次出山,当了彭泽县令。这更让他近距离看透了政治。东晋从377 年起实行“口税法”,即按人口收税,每人每年缴米三石。但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纷纷隐瞒人口,国家收不到税,就抬高收税标准,每人五石。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小民的负担更重,纷纷逃亡藏匿,国库更空。陶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大刀阔斧地搞改革,他从清查户籍入手,先拿本县一户何姓大地主开刀。何家有成年男丁200 人,却每年只缴20 人的税。何家有人在郡里当官,历任县令都不敢动他一根毫毛。

  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年轻时他就曾一人仗剑游四方。你看他的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他绝不只是一个东篱采菊人。所以鲁迅说陶渊明除了“静穆”之外,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实验搞得轰轰烈烈。正是:

  莫谓我隐伴菊眠,半醉半醒酒半酣。

  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

  但是上层整整的一个利益集团已经形成,哪能容得他这个书生“刑天舞干戚”来撼动呢?邪恶对付光明自然有一套潜规则。当年,干部考察时何家买通“督邮”(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员)来找麻烦。部下告诉陶,按惯例这时都要贿赂,给点好处。陶渊明大怒: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