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文解读与背景知识(2)

时间:2021-08-31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的环境里,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不妨运用视听及多媒体技术,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设计课件时,在充分收集有关素材和明确教学对象、任务条件下,主要融音乐、书法、图片、诗文于一体,全方位的触动学生的感官,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课文。

  2.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 字词:

  1. 请同学们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ò )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

  黄发垂髫 (tiáo) 便要还家(yāo)

  刘 子 骥( jì ) 诣 太 守(yì )

  2. 请同学们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