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讲课稿及练习

时间:2021-08-31

《蜀道难》讲课稿及练习

  引言:《蜀道难》在李白诗篇最为奇丽、最为生动的一篇,是富有高度浪漫主义色彩的千古绝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蜀道难》讲课稿及练习题,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蜀道难》讲课稿

  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在人教社必修3编写说明中明确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二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人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毛诗序》)。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是抓好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诗歌本来就是宜歌宜咏的,朗读和背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解水平,巩固理解成果。另外,对诗歌的理解,不是单纯的课堂讲解所能完成的,有时还需要学生更多社会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参与。这样,背诵本身还具有贮存功能,可以留待诗美的缓释。

  本课说明:

  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针对单元教学目1和目标3)

  2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注意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谈,不能泛泛而论,进而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针对单元教学目标2)

  3发挥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像力,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旅游、郊游)和读书经验来理解诗歌,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目标2、3)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本首诗歌的情境中,第一段能熟读成诵。

  二、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三、鉴赏本诗第一段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力,能尝试着运用某些艺术手法于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关键 课前有充分的朗诵预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采用背景音乐古筝曲)

  2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李白。因为学生对李白比较熟悉,所以在这里教师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加对本篇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整理出李白的生平简历如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得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教师过渡: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名篇《蜀道难》。

  3与学生交流背景资料:(课前布置的这项作业是有意识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因为诗歌鉴赏首先就要知人论世,所以训练学生这种意识,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基础。)

  1《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写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

  2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时所作,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很多是诗人的想象,因此这首诗被誉为“奇之又奇”的乐府诗。3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四种说法)

  教学具体过程

  一 多种形式诵读,整体感知全篇

  1自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首先将难字、易读错字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其次让学生根据书下注解大体读懂诗意,将不能理解的语句挑出来,小组同学间探讨研究,也可以向教师质疑。

  (因为诗歌本来就讲究涵咏玩味,有如千年佳酿,令人沉醉,所以不宜逐句翻译,破坏诗意美,完全可以留给学生自己揣摩和体会。)

  2 精品美读,再读感悟。

  说明配合蜀道画面和背景音乐,教师进行示范朗诵。要求学生体会感情、语气、语调节奏等,同时布置思考题:《蜀道难》中贯穿全诗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全诗的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有一唱三叹之效 !

  3三读品味,其义自见

  让学生小组间分段朗诵,体会它的效果,并请概括分析每段所咏叹的“蜀道之难”。

  (教师可提示学生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一段叹高难行。二段叹险可畏。三段叹战祸之烈

  至此完成教学重点1诵读和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然后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涵咏玩味,鉴赏艺术特色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鉴赏诗歌的主人,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逐步分析出本首诗歌的艺术特点。我将公布本课研究学习主题:你认为“蜀道之难”最难在哪里呢?是高,是险还是战祸之酷烈?

  由此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段蜀道之高有多高,有多难!

  布置任务:小组合作:请具体分析第一段所咏叹的“蜀道之难”。 因为第一段叹高难行(是怎样写蜀道之高难行的?)

  学生经过研究讨论,教师逐步引导,师生共同归纳出第一段分为两个部分

  1蜀道来历(介绍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2蜀道高峻(具体描写)

  针对两个部分,教师分别提出两个研究问题:

  (1)“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何作用?

  明确:说明自古难行,付出重大的牺牲。增加了神秘感和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点是诗歌的常见方法)